资本主义的扩张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历史逻辑的推论,随着对奥地利的战争,接踵而来的必须是对法国的战争。”                                  ——俾斯麦

材料二  韩麦尔先生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都德《最后一课》片段


  1. (1) 材料一中,俾斯麦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了什么战争?

  2. (2) 材料二中提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这是为什么?

19世纪中期,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  )

①明治维新       ②罗斯福新政  ③美国南北战争    ④俄国1861年改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他出身贫寒,但靠自身的奋斗成为美国总统。他是为白人资本家而战斗的斗士,他解放了黑人奴隶,他被美国人认为是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1. (1) 这位美国总统是谁?


  2. (2) 当时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什么?

  3. (3) 如何评价这位美国总统?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 贵族争权夺利     B . 政治动乱频繁 C . 受到农奴制的阻碍    D . 外族入侵,无暇顾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①改革前都面临外敌入侵②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改革影响着世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九年级同学就改革话题进行探究,请你参加。

【极不情愿的改革】

材料一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以退为进的改革】

材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应对危机的改革】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1. (1) 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和实质。   
  2. (2) 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3. (3) 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   
  4. (4) 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历史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常有危机伴随。

【绝处逢生】

19世纪中期的日本、美国和俄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顺利度过了危机,走上富强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佩里舰队到达日本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希望在西部新州使用黑人奴隶,而北方工厂主希望实行自由雇佣劳动制度。双方的矛盾不断升级,终于到了不用战争手段不能解决的程度。经过4年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表彰这位农奴解放者的功劳。”

——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

【险象环生】

材料四

【浴火重生】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六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面临危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 (2) 为什么说材料二中的战争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 (3) 材料三中的“农奴解放者”最终使俄国历史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转变?
  4. (4) 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世界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形势?图片一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一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5. (5) 依据材料五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造成的直接后果。
  6. (6) 材料六中“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读一读,写一写。

材料一  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随后派人到欧美考察教育。考察团回国后,明治政府决定推行全民教育政策,逐渐在全国建立小学、中学、大学和工业、农业、商业等实业学校及师范学校、业余学校等,重点普及小学教育,搞好师范教育。创办东京大学,设立法、理、文、医等学部,成为当时输入近代科学,培养科学技术人员的中心。为学习欧美科技,还高薪聘请外籍教师。

材料二  明治政府各部门中,文部省经费开支最多,政府逐步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惜投入重金建设学校。

  1. (1) 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明治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 (2) 上述措施对促进日本发展有什么作用?

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领四艘军舰叩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人把这一事件称为“黑船

事件”。这里的“黑船”是指(    )

A . 三桅帆船 B . 蒸汽轮船 C . 潜艇 D . 航母
如图反映了哪国的历史进程?(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日本 D . 俄国
林肯在接见《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时说:“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对这“一场大战”叙述正确的是(    )
A . 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民族独立 B . 制定了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 C . 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D . 组建大陆军,起草《独立宣言》
明治维新是日本实现“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日本( )
A . 从小国跻身于强国行列 B . 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 C . 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 . 脱离亚洲范围加入欧盟组织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  )

①废除了原来按等级审理的制度 ②建立了陪审制度 ③实行公开审判 ④农民享受同等的待遇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的。”它揭示了德国()
A . 经济基础薄弱 B . 军国主义根深蒂固 C . 社会保障落后 D . 不重视教育
近代的东西方世界的碰撞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向清政府提出通商贸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为由予以拒绝,在给英王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中国政府禁烟“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材料三:大约150年前,东方的一个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成功实现改革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1. (1) 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当时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危害?
  2. (2) 材料二中英国“教训”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岛国”指哪个国家?说说“改革”的名称及其性质。
  4. (4) 东西方世界的碰撞中,两个东方国家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不同结局,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下列历史人物,对国家统一大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有(    )

①亚历山大二世    ②俾斯麦    ③拿破仑    ④林肯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近代大国崛起,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徫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收租税;除议会同意外,在国内招收常备军,均属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必须自由。

——《权利法案》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

材料四:“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材料五: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岀钱赎买。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国王和议会是何关系?根据法案的基本原则,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 (2) 材料二宣布解脱哪一国的殖民统治?这一历史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
  3. (3) 材料三中的“战争”是哪一重大事件?“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4. (4) 材料四、五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们历史作用有哪些共同之处?
  5. (5)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它们的崛起给我们哪些启示?
“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美国历史上这一重要文告(    )
A . 宣布脱离英国的统治而独立 B . 加快获得民族解放的进程 C . 使战争局势朝有利于北方转变 D . 表明要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相同点是( )

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②通过国家统治者颁布法令的形式

③奴隶和农奴获得真正的解放都是无条件的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变与不变是历史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在变与不变中实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运动于14世纪中期兴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直到1650年才宣告结束,持续了300年,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精神面貌,为欧洲的再次崛起贡献了力量。

——《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19世纪之前的2000多年,中国人几乎从未怀疑过,他们自身文明比世界其它地方的文明要更加优越,既然这样,则使他们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改变。

——《全球通史》

材料三:(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日本的改革总体来说是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领导改革的人是维新派,他们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彻底推翻了,这样能够保证一系列改革措施得以顺利推行;第二,日本维新派消灭所有反对改革的力量,毫不动摇的推行改革;第三,采用了分步的策略,同一时期绝对不树立过多的敌人,而是对反对势力进行逐一消灭。这些都与中国的戊成变法有很大区别,所以能够保证成功。两个国家的改革一成一败,也使它们在未来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全球通史》

  1. (1) “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请列举这场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 (2) 请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一例, 证明明清时期社会没有改变的事实。
  3. (3) 英国抢占先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请你就其中一个领域解释其为何能“傲视全球”?
  4. (4) 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什么?它使日本走上怎样的发展道路?材料中关于其成功原因的分析,你认同吗?请结合戊戌变法说说你的理由
  5. (5)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