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知识点题库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表: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t/s

0

10

20

30


50

路程s/mm

0

12.0

22.2

33.1

48.7

61

  1. (1) 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 (2) 根据如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 运动(“匀速”或“变速”),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

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停表每格为0.2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30cm

t1=0.6s

0.5m/s

s2=15cm

t2

  

(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 选填“匀速”或“变速”).

小明在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分别显示的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 (1) 该实验小车的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3. (3) 小明通过计算得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整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AC段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
小明在利用如图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1. (1)

    实验次数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

    s1=75cm

    t1=2.6s

    v1=28.85cm/s

    2

    s2=75cm

    t2=2.5s

    v2= cm/s

    3

    s3=75cm

    t3=2.4s

    v3= cm/s

    v= cm/s

  2. (2) 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 和

  3. (3) 实验原理是

  4. (4)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选填“大”“小”)

  5. (5) 若在计时的时候,小车过了起点后才开始计时,则平均速度会偏(填“大”或‘小’)

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实验原理是
  2. (2) 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的器材是
  3. (3) 所测路程为 m.
  4. (4) 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保留两位小数)
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
A . 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B . 动车从武汉到襄阳的速度 C .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D .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
同学们用图甲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分析乙图像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1) 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tAc=2.5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cm/s。
  2. (2)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如图甲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 (1) 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选填“路程”或“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 (2) 图中 AB 段的距离 SAB=cm,测得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vAB=cm/s;
  3. (3) 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会偏
  4. (4) 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5. (5)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vAC (填“>”、“<”或“=”);
  6. (6) 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乙中能反映图甲小车运动情况的是(选填“(a)”或“(b)”).
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1cm、长为60cm的玻璃管中注煤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

  1. (1) 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

    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甲”;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乙”。应选同学的方案,原因是

  2. (2) 按照正确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你认为这个数据可能是,依据是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m/s

    0

    5

    10

    20

  3. (3) 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从O点开始气泡做运动。
  4. (4) 气泡到达30cm处的速度是m/s。
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    )

A . 天平 B . 量筒 C . 弹簧测力计 D . 刻度尺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 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图片_x0020_100026

  1. (1) 本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
  3. (3) 在BC段运动的路程是dm;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4. (4) 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如果小车还没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速度偏(选填“大”或“小”)。
在降落伞比赛活动中,小明将活动中的数据进行了记录如下表,用来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那些因素有关,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

降落伞形状

降落伞面积/m2

降落伞下落高度/m

降落伞总重量/g

降落伞滞留时间/s

1

圆形

0.5

3

20

3.67

2

圆形

1

3

20

5.82

3

正方形

1

3

20

5.82

4

正方形

1

6

20

9.24

  1. (1) 活动中利用的测量工具有盒尺,
  2. (2) 探究降落伞滞留时间与面积的关系应分析序号中的数据。
  3. (3) 分析序号2和3中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4. (4) 分析序号3和4中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某小球竖直向下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可以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2. (2) 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运动情况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图片_x0020_1833994059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 (2) 实验中应该使斜面坡度较(填“陡”或“缓”)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3. (3) 斜面上所带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那么,AB间的长度应该记为cm,AB段所用的时间是,AB段的平均速度是cm/s。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这是因为路程不变,时间偏了(填“长”或“短”)。
  5. (5) BC段的平均速度vBCvAB(填“>”、“<”或“=”);
  6. (6) 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选填“a”或“b”)。
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cm/s。

图片_x0020_100009

小新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公式表示):
  2. (2)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 (3) 当斜面坡度一定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如图所示,在探究小车运动速度变化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 (1) 图中的刻度尺分度值是,AB段的距离sAB=cm;
  2. (2)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 (3) BC段和AC段的平均速度vBCvAC(选填“>”、“<”或“=”)。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想探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观察,他们猜想: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v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m、斜面的倾角θ、斜面的材料这三个因素有关。于是他们选择以下器材进行探究:一个右端固定有遮光片的长方体木块质量为200g、一个100g的砝码(可粘在木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斜面底端安有光电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们的实验操作是让木块沿斜面直线下滑,利用光电门速度传感器测得木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
  1. (1) 为了保证从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可靠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斜面越长越好 B . 斜面越宽越好 C . 木块每次都由静止开始下滑 D . 木块每次都从斜面上相同的位置下滑
  2. (2) 在本实验中,光电门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木块上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光被挡住,计时器开始计时,当遮光片离开光电门时计时器停止计时,这样就可以根据遮光片的宽度与运动时间计算出此时木块的速度。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1.2cm,如果计时器某次显示的时间为0.005s,则此次测得的木块速度为 m/s;
  3. (3) 小明他们改变相关条件,多次实验,得到了下列数据:

    实验序号

    θ

    斜面

    m/g

    v/(cm/s)

    1

    20°

    A

    200

    245

    2

    20°

    A

    300

    245

    3

    20°

    B

    200

    153

    4

    20°

    B

    300

    153

    5

    30°

    A

    200

    358

    6

    40°

    A

    200

    438

    ①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可得:v与前面猜想的三个因素中的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3,2和4可得出v与有关;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6,可得出木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是:当斜面材料相同时,

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总会受到摩擦力,因为绝对光滑的平面是不存在的。但有时不考虑摩擦,例如研究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运动规律时,把斜面当作光滑的,对于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际不存在光滑平面,会得到虚假结论 B . 和实际情况不同,会得到错误结论 C . 有影响因素没有考虑到,结论会有较大偏差 D . 忽略次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可以突出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