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点题库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 (1)

    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取完全一样的蜡烛A、B,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移动蜡烛B至某一位置时,B与A的像恰好重合,这说明像与物大小 ,用光屏替换蜡烛B,光屏上接收不到A的像,说明玻璃板所成的像是 像.

  2. (2)

    “潜望镜”是平面镜的重点应用之一,小明认为潜望镜成的像与物左右相反,试为他选择一个合理、简便的验证方案 (选填序号).

    ①绘制光路图来分析.

    ②用潜望镜观察一同学,让他挥动右手,判断像中哪只手在挥动.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 (1) 实验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两只相同的棋子,应选作为平面镜,且厚度要(厚/薄)。小华选择两支蜡烛,小明选择两只棋子,请你针对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他选择的理由

  2. (2) 如图,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A/B/C/D),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能/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 (1) 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

  2. (2) 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用来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 ,并进行比较;用两颗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 (3) 使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后,若移去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置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 (1)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 的关系

  2. (2) 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的关系

  3. (3)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小华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 (1)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 (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3. (3) 当他改变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再次实验时,发现当蜡烛靠近镜面时,蜡烛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会(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4. (4) 做实验时,有一组同学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也不能使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5. (5) 小华实验后,用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了发光点S的像为S′,如图2所示,请你判断: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A . 平面镜发出的 B . 像S′发出的 C . 平面镜反射的 D . 人的眼睛发出的.
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 (1) 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 (2)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实验时,小明同学应在(选填A/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 (4) 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为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5. (5) 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信息在图乙上,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法(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或“推理”)。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择蜡烛和D蜡烛。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该蜡烛也无法在桌面上与D蜡烛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 移动蜡烛B , 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中:

  1. (1) 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 (2) 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
  3. (3) 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下图甲,是小芳和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2. (2) 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关系;
  3. (3) 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的关系;
  4. (4) 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侧(选填“M”或“N”)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5. (5) 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 (6) 小芳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点A'、B'、C'与物点A、B、C对应的位置,如下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说出其一即可);
  7. (7) 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若小明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调整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下面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 (1) 组装仪器时,如图所示,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白纸相互(选填“平行”或“垂直”);
  2. (2) 在实验中,小红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为了消除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
    A . 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 . 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 . 调整观察蜡烛A的像的角度
  3. (3) 消除影响后,移动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观察到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 (4) 实验中,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的蜡烛A放在致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 (1) 实验过程中蜡烛B(选填“或“不需要)点燃。
  2. (2) 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3. (3) 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4. (4) 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A的像。

  5. (5) 将蝶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 (6)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成像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 (1)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2. (2) 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①”或“②”)处。
如图是小君同学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两只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图片_x0020_100025

  1. (1) 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
  2. (2) 实验中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 (3) 实验中点燃蜡烛A,在水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不能使B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
  4. (4) 解决上述问题后,将点燃的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它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选填“虚”或“实”)像。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梦准备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图片_x0020_100025

  1. (1) 实验时,小梦应选(填字母)作为平面镜,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
  2. (2)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梦应选(填字母)两支蜡烛。
  3. (3) 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
  4. (4) 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梦同学移开未点燃的蜡烛,在原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屏幕,白纸上(选填“有”或“没有”)点燃的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5. (5) 如图乙所示是小梦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由实验记录小梦得出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实验结论,该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说出理由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图片_x0020_100019

  1. (1)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两只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 (2) 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 (3)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

    A . 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只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来多次实验。

图片_x0020_100029

  1. (1)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火(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2. (2) 实验过程中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3. (3) 小丽正对玻璃板,为了让她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见烛A的像,她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选填“右移”、“左移”、“不变”)
  4. (4) 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选填“不变”或“变小”)
  5. (5) 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小丽用字母“F”又做了成像实验,则字母“F”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正确的是_______。
    A . 图片_x0020_100030 B . 图片_x0020_100031 C . 图片_x0020_100032 D . 图片_x0020_10003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
  2. (2) 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关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3. (3) 只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选填“能”或“不能”)被点燃,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如果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B蜡烛应远离玻璃板cm,有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 (1) 现有厚度为2mm和5mm的透明玻璃板各一块,应选择厚度为mm的玻璃板做实验;
  2. (2) 选择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好处是便于确定
  3. (3) 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进行;
  4. (4)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5. (5) 为了探究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选填“A”或“B”)
    A . 保持蜡烛A、B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移动蜡烛B和A的像重合
  6. (6) 如图,如果将玻璃板的上端向蜡烛A的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那么像的位置将会(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7. (7) 拿走蜡烛B,在同一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 (1) 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与水平桌面重直的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填“点燃”或“没点燃”)的蜡烛B。移动B,发现A烛焰的像出现在B“身上”,如图甲所示,说明他在器材选择上存在的问题是
  2. (2) 改进器材后,多次改变蜡烛(填 “A”或“B”)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
  3. (3) 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丙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填 “A”或“B”)是反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