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点题库

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B处出现蜡烛的像

  1. (1) 实验中选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原因是 

  2. (2) 某同学选择与A处蜡烛外形相同的另一根蜡烛,将其在玻璃板后移动,知晓与B处的像完全重合,他这样做是想验证 

  3. (3) 另一位同学将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处蜡烛的像

  4. (4) 另一组同学用跳棋代替蜡烛,在方格纸上实验.你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说出一点)

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
(4)把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某个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分析数据,得到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 (1) 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 (2) 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3. (3) 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4. (4) 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5. (5) 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2. (2)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 (3)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 (4) 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 . 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 . 沿水平桌面移动后面的蜡烛前应先将其点燃 D . 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进行光学实验,组员陈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①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甲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

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③移动蜡烛(选填“A”或“B”),重做三次实验,如图乙.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   ④陈悦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这样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采用作为平面镜.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中,闭合电键前要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为得出实验结论需始终使杠杆在位置保持平衡;如图,若测力计示数为2牛,将一个重为1牛的钩码挂在杠杆的刻度处时(选填“A”、“B”、“C”、或“D”),杠杆能保持平衡.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B

  1. (1)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2. (2)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3. (3)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 (4) 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5. (5) 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该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 (1)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 (2) 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 (3)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 . 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和白纸、火柴、夹子等,如图所示。在实验中,她需要移动 (选填“A”或“B”)蜡烛,以确定像的位置。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进行(选填“能”或“不能”)。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 (1) 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2. (2) 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选填“前”或“后”)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
  3. (3) 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

  1. (1) 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方便
  2. (2) 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其所成的像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保持蜡烛A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与A的像重合,此时移动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 (1) 实验中,应选择(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 (2) 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3. (3)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图片_x0020_100032

  1. (1) 小明选择较(选填“厚”或“薄”)的(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作为实验材料之一,在较(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 (2) 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小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像重合,原因是。经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3. (3) 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

    ①小明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②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③小明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理想模型法”)。

小芹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使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透明平板玻璃,把蜡烛A放在平板玻璃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与A相同的蜡烛B放在平板玻璃后面移动, 透过平板玻璃观察直到从多个角度看上去都跟蜡烛A的像,此位置即为像的位置。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

图片_x0020_100022

  1. (1) 最好选用玻璃板(填“茶色”或“无色透明”)进行实验;
  2. (2) 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3. (3) 实验刚开始时如果出现无论怎移动蜡烛A,所成的像都无法与蜡烛B重合,原因可能是
  4. (4) 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实”或“虚”);
  5. (5)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图甲)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图乙)的实验装置。

图片_x0020_100019

  1. (1)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

    ①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反射角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②将纸板F沿着ON向后折,这时(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看到反射光;

  2. (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

    ②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

    ③有3 mm厚和2 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④移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不能”或“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实”或“虚”)像。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 (2) 选择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 (3) 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cm.
如图甲所示是小林“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其中A、B蜡烛完全相同,玻璃板固定在50cm处。

  1. (1) 小林应选择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 (2) A蜡烛固定在10.0cm处,发现B蜡烛在90.0cm处时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初步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3. (3) B蜡烛能跟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在图乙中,若图中的人走下桥,她们在水中的像大小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支架、两根等大的蜡烛、火柴、白纸、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如下:

a.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B,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蜡烛A、B的位置。

b.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上述实验。

c.把蜡烛A的位置与其对应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5.00

5.00

2

8.00

8.00

3

10.00

10.00

  1. (1) 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2. (2) 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应放在白纸上。
  3. (3) 甲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标记如图甲所示,其中直线MN是玻璃板的位置,点a、b、c分别是三次实验蜡烛的位置,点a'、b'、c'分别是其对应像的位置。在分析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时,他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从上述表格实验数据可得,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 (4) 乙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标记如图乙所示,则甲的实验方案比乙的实验方案更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 . 具普遍性 B . 容易找到像 C . 容易确定像的位置 D . 容易测量像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