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点题库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厚的玻璃板 B . 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 .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的蜡烛c不用点燃 D . 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 (1) 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 (2) 实验时,小明应在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 (3) 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4. (4) 小明在B蜡烛的上方放一根火柴,火柴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5. (5) 图乙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请问小明同学能否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6. (6) 若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用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 (2) 实验时,他应在(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他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不变”、“变小”).

  3. (3) 为证实上述有关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措施   

    A . 保持A;B两只蜡烛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如图所示,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并如图那样观察,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1. (1) 由直尺分别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玻璃板到像(即到蜡烛B)的距离分别为u和v,得到的结果是u  v.(填“>”、“=”或“<”)

  2. (2) 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3. (3)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如图一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

  1. (1) 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 (2) 实验时,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 (3) 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

  4. (4) 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5. (5) 请在图二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 (1)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 (2) 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 (3)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 (1) 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

    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⑥火柴.

    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填序号).

  2. (2) 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 (3)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 (1)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

    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 (2) 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寻找像的位置,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 (3)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 . 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小玗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完全重合。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 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 . 在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D .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 (1) 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因为这样
  2. (2) 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乙。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
  3. (3) 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选填“甲” 或“乙”)的一侧观察。
  4. (4) 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 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5. (5) 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

  1. (1) 将(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把蜡烛A点燃放在它的前方,将蜡烛B(选填“点燃”或“无需点燃”)放置它在后方。
  2. (2) 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时,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
  3. (3) 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的关系;直尺的作用是为了比较的关系。
  4. (4)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此时光屏上(选填“会”或“不会”)呈现蜡烛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图片_x0020_594643587

  1. (1) 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 (2) 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的关系;
  3. (3) 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4. (4) 我们做这一实验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玻璃板、白纸、刻度尺、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2. (2) 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蜡烛上A点的光路图
  3. (3) 实验过程中,眼睛通过玻璃板可能会观察到两个像,原因是
  4. (4) 将一光屏放置在像的位置,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 . 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 . 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D . 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

  1. (1) 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蜡烛,为了观察像的位置,实验者要在玻璃板的 (“前面”、“后面”或“任何位置”)进行观察;
  2. (2) 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所成像的大小;(“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当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时,蜡烛的像可能是图中的。(“A”、“B”或“C”)
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
  1. (1) 点燃蜡烛[填:“A”、“B”或“A和B”],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 (2) 实验中不用成像更清晰的镜子,是因为镜子不透光,无法
  3. (3) 实验中观察到两个像,原因可能是
  4. (4) 实验中,选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的关系。
  5. (5) 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填:变化情况]。实验中拿一张白纸放在像侧,眼睛在[填:“物侧”或“像侧”]往纸上看,发现纸上[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填:“虚”或“实”]。
  6. (6) 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每次蜡烛B都能与像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填:“有关”或“无关”]。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图片_x0020_100021

  1. (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同时也证明了
  2.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图片_x0020_35025949

  1. (1) 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
  2. (2) 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3. (3) 寻找像的位置时,小明的眼睛应该在(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这一侧观察。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选填“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或“蜡烛B本身”)。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图片_x0020_72603444

  1. (1) 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
  2. (2) 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3. (3) 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比较;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
  4. (4) 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同学们选用(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2) 将一支蜡烛点燃,放在距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将另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与前面那支蜡烛相距cm,才能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3. (3) 同学们经多次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用两个最合适的字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