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点题库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试验中,如图所示,
(1)在实验时,对两支蜡烛要求是: 。
(2)应选的玻璃来做实验(选填“透明”或“不透明”),因为: 
(3)实验时应点面的一支蜡烛(选填“前”或“后”),并记录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结论是: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 (2) 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当A向玻璃板靠近时,A的像(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 (4) 如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 (1) 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 (2)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4. (4) 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选填“透明玻璃板”“茶色玻璃板”),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 (2) 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3. (3) 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 (4) 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A”或“B”)处。

  5. (5) 有同学用方格纸替代白纸,如丙图,更方便探究像与物关系。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 (2)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 (3) 在寻找棋子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4. (4) 将棋子逐渐远离玻璃板,棋子像的大小(变大/变小/不变);
  5. (5) 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能/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如图):

  1. (1) 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观察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故平面镜成的是像。(填“虚”或“实”)。
  2. (2) 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 (1) 将一块 竖直架在一块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2. (2)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体与像 的关系;   
  3. (3) 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4. (4) 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   
  5. (5) 同学们猜想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他们的猜想正确吗?你能帮他们检验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吗? ;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 (1) 实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器材供选择,蜡烛应选用;成像光学仪器应选用(选填字母),其目的是便于确定
  2. (2) 为了探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实验中,小莉同学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3. (3) 若要验证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应将(选填字母)放在成像位置,在其上面(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采用作为平面镜。如图所示,为了找到虚像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为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应将蜡烛A放在位置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同时发现所成像的大小(选填“相同”或“不同”)。

小薇同学探究凸透镜和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1. (1) 先将光具座上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至
  2. (2) 移动蜡烛,光屏上呈现了烛焰的清晰像,如图所示,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 (3) 她想用大小合适的玻璃板替换凸透镜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现有厚、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较的玻璃板;
  4. (4) 再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光具座上的刻度可以方便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关系。
下图是某实验兴趣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图片_x0020_100019

  1. (1)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为了保证实验效果,他们应选择(选填“平面镜”、“较薄的平板玻璃”)做实验,目的是
  2. (2) 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的关系;
  3. (3) 小明同学拿另一支与A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重合,由此可以得出像和物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若A向玻璃板靠近,应将B向(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B重新和A的像重合;
  4. (4) 将B取走,在B处竖放的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像(选填“虚”或“实”);
  5. (5) 下表是小新同学设计的实验表格,请你在横线上帮他把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关系

    1

    2

    3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图片_x0020_100014

  1. (1) 小明进行探究时,选用(甲)图实验器材中的“E”,而不选用“D”作为平面镜,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
  2. (2)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两支蜡烛(填字母)。他先点燃一支蜡烛A 置于玻璃板前,实验中,我们(选填“透过”或“不用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蜡烛B(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记下像的位置;
  3. (3) 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4. (4) 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电子钟指示的时间是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图片_x0020_488536550

  1. (1) 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 (2)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 (3)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
  4. (4) 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所成像 (填“变大”、“变小”“不变”).
小明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水平放置的直尺上面,再取两段完全等大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 (1)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小明使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这样做; 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此实验应在 (填 “较暗”或“较亮”)环境下进行。
  2. (2) 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将蜡烛B移去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 “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3. (3) 若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4. (4) 如果将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0.2m ,则像向上移动m。
如图甲所示,这是小明同学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 (1) 为了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应选择较(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2. (2) 实验开始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然后只点燃蜡烛A,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3. (3) 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 (4) 如图乙所示,这是小明同学根据实验在方格纸上描绘的蜡烛A和蜡烛A的像位置图,分析图象可得出结论:。采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优点是(答案合理即可)。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 (1) 实验时应选(较厚/较薄)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玻璃板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是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是
  2. (2)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在蜡烛A所在的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法(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或“理想模型”)。
  3. (3)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
小红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2. (2) 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 
以下是某实验小组进行的两组光学实验,

  1. (1) 图甲“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①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②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将光屏放在此处,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

    ③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图乙、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如图丙所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得到一个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 (1)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2. (2) 晓亮同学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前某一位置,再拿一只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蜡烛B,发现B与A的像能够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
  3. (3) 晓亮多次改变蜡烛A 的位置收集多组A和B到平面镜距离的证据如图,根据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4. (4) 晓亮拿掉蜡烛B,并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光屏,晓亮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光屏在某一位置时像在光屏上,此时小雪同学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没有蜡烛的像,请你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 (1) 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 (2) 如图所示,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
  3. (3) 想要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的办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