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题库

将盛有15g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儿CO后,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残渣为12.5g,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 20% B . 80% C . 83.3% D . 96%
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 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 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 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 . 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CO会形成酸雨
(1)今有①肥皂水  ②食盐水  ③杨梅汁  ④白糖水  ⑤蒸馏水五种液体,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其中pH<7的是 .pH>7的是 (填序号).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色,pH7(填“>”、“<”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溶液的pH(填“增大”或“减小”).

(3)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的方法.

(4)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不畅时,血液的pH会(填“升高、降低、不变”).

(5)在pH=3的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色.

走进“化学村”.“化学村”的布局如图:


  1. (1) 认识“居民”.①10户“居民”中,俗称熟石灰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有

    ②“居民”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盐酸有5户相邻的“居民”:Fe2O3、CO、Na2CO3、NaOH、CaCO3 , 其中不能与它发生反应的是.

  2. (2) 认识“村中的路”,只有相邻且能相互反应的“居民”间才是通路,例如,图中涂成黑色实线的是一条从“Fe2O3家”,到达出入口的路,请你在图中涂出一条从“CO2家”到达任意出入口的路.

下列有关CO,H2、C还原CuO的化学反应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 都属于置换反应 B . 都是吸热反应 C . 氧化铜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D . 都有红色物质生成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A . 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 . 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 . 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 . 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下列实验或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 .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 . 欲称量锌粒与烧杯中稀盐酸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 用导管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蕊变红;加热,溶液又变成紫色
下列关于CO2和CO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 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 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 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作燃料 D . 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 CO会引起中毒
为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B、D装置内药品均足量).
  1. (1) 实验过程中,装置B、D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2. (2) 写出装置A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E处点燃尾气的目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 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 C . 红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D . 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红色固体变黑
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与微粒构成

B.注意实验安全

C.合理利用资源

D.健康生活方式

①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

②氯化钠时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黄金是由金原子构成③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

③进入地窖、深洞前先做灯火实验

①推移大量使用塑料袋

②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

③钢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

①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

②购买食用过期食品

③过量饮用碳酸饮料

A . A   B . B   C . C   D . D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   )

①都具有氧化性②都具有还原性③都易溶于水④都能跟碳反应⑤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⑥都是氧化物⑦都可用于灭火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

A . ①④⑤⑧ B . ①③④⑤⑥⑧ C . ②④⑤⑧ D . ①④⑤⑦⑧
如图是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全过程的操作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a、b仪器的名称:

    a;b

  2. (2) 将烧红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时,应(填“缓慢”或“迅速”)伸入,效果更好;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3. (3) D图中,待集气瓶冷却后,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 . 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 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 .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 . 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 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 . 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 . 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解释下述实验现象。

图片_x0020_402941506

序号

现象

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

B

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

根据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图片_x0020_570020163

  1. (1) 图A中的现象为:。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此现象的原因
  2. (2) 图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3. (3) 图C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4. (4) 图D的实验目的是
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 (1)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2. (2) 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的结构。
  3. (3) 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
  4. (4)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微热已变红的溶液,溶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溶液由红色再变成紫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 (5) “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请写出一个属于“低碳生活”的例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中所盛的药品是 ,若用装置D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
  2. (2) 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用装置E检验氢气,现象是 
  3. (3) 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也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相比,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用装置F检验其酸性时的现象是 ,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1. (1) 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可行性研究 

    [实验1] 学习碱的性质时,甲组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 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图①、②)。观察到: 

    ①中澄清石灰水很快变浑浊,②中无明显现象。 

    甲组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乙组同学提出异议,如果生成物具有  性质,就无明显 现象。他们设计如图③所示的实验,若软塑料瓶变瘪就可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 反应。他们的依据是  。 

  2. (2) 丙组同学提出:需要在乙组同学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对比实验,才可以证明是氢氧化 钠吸收了二氧化碳。丙组的实验设计为  。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 (3) 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研究 

    [实验2] 丁组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一段时间二氧化碳,发现也变浑浊了。 

    已知:①室温下某些物质的溶解度:氢氧化钠 109g,碳酸钠 21.5g,碳酸氢钠 9.6g。 

    ②向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 

    【猜想与假设】 

    猜想 1:可能生成了难溶物。 

    猜想 2:可能与二氧化碳的量有关。 

    猜想 3: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有关。 

    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正确是  ,理由  。 

  4. (4) [实验3] 室温下,取四支试管,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均为 10%氢氧化钠溶液为 10g,向 其中通入不同体积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组别

    氢氧化钠溶液

    通入CO2的体积/mL

    实验现象

    1

    10%

    300

    没有明显现象

    2

    10%

    450

    出现较少浑浊

    3

    10%

    500

    出现较多浑浊

    4

    10%

    600

    出现大量浑浊

    解释与结论 1:溶液变浑浊的原因主要是:过量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的  ,导致溶液浑浊。所以,猜想 2  (填“成立”或“不成立”)。 

  5. (5) [实验4] 室温下,另取三支试管,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不同的氢氧化钠溶液 10g,向其 中通入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组别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1%

    持续通入等体积的CO2气体 

    没有明显现象

    2

    5%

    出现很少浑浊

    3

    10%

    出现大量浑浊

    解释与结论 2:由此可知,猜想 3  (填“成立”或“不成立”)。 

  6. (6) 【反思与评价】 

    结合所给数据,丁组推测实验 3 中出现的不溶物还可能是碳酸钠,理由是  。 

  7. (7) 【拓展延伸】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始终不能产生浑浊现象,氢氧化钠溶液 的浓度最大值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