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知识点题库

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燃料架空的实质是()

A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餐厅的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炉,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 . 隔绝空气 B . 降低温度 C . 清除可燃物 D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明按下图方法熄灭蜡烛,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 . 清除可燃物 B .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 . 隔绝空气 D .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实验中观察到红磷、白磷的变化是 ;由此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你认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Ⅰ、设计并进行实验(如图).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Ⅱ、分析实验.

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没蘸水的小棉团燃烧

蘸水的小棉团不燃烧

(3)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

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

Ⅲ、得出结论.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需可然物;②;③

(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过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2)通过探究发现燃烧的条件可用如图所“火三角”来表示.现将一根火柴点燃,有甲、乙两种放置方式,你认为按 (甲或乙)方式放置,火柴会燃烧更剧烈、更彻底,原因是 .

(3)结论应用: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烧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

过氧化钠是一种黄色固体,化学式为Na2O2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1所示的烧杯中,缓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发现位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同时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1. (1) 实验中:位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物理性质.

  2. (2) 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烧杯里的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讨论后,小组同学利用如图2、3、4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要使Na2O2和CO2反应,实验装置中导管口正确的链接顺序是a→ → →b→c.

    实验步骤:①按以上顺序装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添加药品;②推动注射器,并将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③一段时间后,在c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且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①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烧杯内变浑浊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

    ①“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 ;

    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

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1. (1)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①;②

  2. (2) 【反思与评价】

    ①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②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3. (3)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你赞同的预测是(填“甲”或“乙”),理由是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用A图所示装置净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 (2) 通过B图所示酸的性质实验,可认识到:虽然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
  3. (3) 通过实验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一个即可)。
  4. (4) 请你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
冷风“吹灭”火焰的主要原因是;纯净的H2在空气中平静的燃烧而不会爆炸,说明H2燃烧的速率,与它和O2有关,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 (1) 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 (2) 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
  3. (3) 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C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 (1) 能燃烧的是(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C.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 (2) 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1),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查阅资料)脱脂棉易吸水,易燃烧,是经过化学方法处理过的棉花。

  1. (1) (提出猜想)

    a.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b.小海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新的猜想进行了补充:

  2. (2)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你推测此气体可能是

  3. (3) 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是
  4. (4) 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物必含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也能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

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 (1) 可观察到燃烧现象的实验是(填序号)。
  2. (2) 设计B、D的目的是
  3. (3) 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途径之一。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硫酸锌溶液、铁和铜验证锌、铁、铜的活动性顺序 B . 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 C . 用蘸水和酒精的两个棉花团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D .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化学就在身边。打火机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品,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图为打火机的示意图,根据有图叫资下列间题

图片_x0020_1708762725

  1. (1) 铁块可以制成铁皮,体现了铁具有良好的
  2. (2) 打火机偶然未打着火时会闻到一股异味,说明分子具有的一种性质是
  3. (3) 使用结束时,松开燃烧阀,打火机就会熄灭,说明燃烧需要:请再举出一种利用此原理灭火的实例
  4. (4) 丁烷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而大家看到它在打火机里为液态,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其原因是
  5. (5) 丁烷(C4H1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 (1) 实验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2. (2) 实验2,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请回答。

  1. (1) A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 (2) B实验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
  3. (3) 如图2是a、b、c三部分组成的实验装置图。b处的现象是:一段时间后,c处0以上的棉花团比0以下的棉花团变红色的个数(填“多”或“少”)。
化学兴趣小组改进了教材中燃烧条件的实验,在铜片上罩了一个烧杯,请回答:

  1. (1)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里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
  2. (2) 罩上烧杯的作用是,本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3. (3) 小红在实验时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也燃烧了起来,可能的原因是
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内容

步骤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 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 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 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 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推入适量H2O2 溶液

推入适量H2O2 溶液

  1. (1) 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3. (3) 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