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和焓变 知识点

反应热: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如果放热,则反应热为负值,反应吸热则反应热是正值。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
焓变: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在恒压情况下,焓变和反应热相同,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焓之间的变化量即是焓变。如果放热,则焓变为负值,反应吸热则焓变是正值。焓变的单位是kJ/mol。焓变=生成物的总焓—反应物的总焓。

反应热和焓变 知识点题库

已知N2g+3H2g⇌2NH3g+Q1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曲线I,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N≡N键能与3molH﹣H键能之和大于6molN﹣H键能,所以反应为放热 B . N2g+3H2g⇌2NH3l+Q2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曲线Ⅱ,则Q2>Q1 C .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温度,Q1值也相应减少 D . 2mol氨气的能量高于1mol氮气和3mol氢气的能量之和,所以反应需要高温
已知:C3H8(g )═CH4(g)+HC≡CH(g)+H2(g)△H1=+156.6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 (g)+H2(g)的△H=kJ•mol﹣1

已知X+Y═M+N为放热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B . X、Y的能量总和高于M、N的能量总和 C .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D . 断裂X、Y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高于形成M、N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CO是合成尿素、甲酸的原料。

  1. (1) 在100 kPa和T K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的焓变称为该物质在T 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符号ΔHm0表示。已知石墨和CO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1和283.0 kJ·mol−1 , 则CO(g)的ΔHm0=

  2. (2)

    合成尿素的反应:2NH3(g) + CO(g) == CO(NH2)2(g) + H2(g)  ΔH =−81.0 kJ·mol−1

    T ℃时,在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将2 molNH3和1 mol CO混合发生反应,5 min时,NH3的转化率为80%。则0~5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

    ②已知:

    温度/K

    398

    498

    平衡常数(K)

    126.5

    K1

    则:K1126.5(填“>”或“<”);其判断理由是

    ③若保持恒温恒容条件,将物质的量之和为3 mol的NH3和CO以不同的氨碳比进行反应,结果如图所示:

    若图中c表示平衡体系中尿素的体积分数,则a表示的转化率。

    =时,尿素含量最大;此时,对于该反应既能增大正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是(写一种)。

  3. (3) 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可将CO转化成HCOOH。

    ①已知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HCOOH和HCOONa混合溶液pH =3.7,则HCOOH的电离常数Ka的值为(已知lg2=0.3)。

    ②用电化学可消除HCOOH对水质造成的污染,其原理是电解CoSO4、稀硫酸和HCOOH混合溶液,用电解产生的Co3+将HCOOH氧化成CO2

               Co3+氧化HCOOH的离子方程式为

               忽略体积变化,电解前后Co2+的浓度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 . 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为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C . 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D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SO3(g)的△H=﹣99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C分别表示,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理由是
  2. (2) 图中△H=kJ/mol.
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
  1. (1) 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CO(g)+H2(g)△H=+131.3kJ/mol

    ①该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②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下同).

    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1mol H﹣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 H﹣O 键

    C.V (CO)=V (H2)D.密闭容器的容积不再改变

    E.消耗1mol 水的同时生成1mol H2  F.容器的密度不变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2. (2) 水煤气再进一步反应可制取氢气.反应为H2O(g)+CO(g)⇌H2(g)+CO2(g),某温度下该反应的逆反应平衡常数K=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只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起始 浓度

     甲

     乙

     丙

     c(H2)/mol/L

     0.010

     0.020

     0.020

     c(CO2)/mol/L

     0.010

     0.010

     0.020

    A . 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B . 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不等 C . 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 倍 D . 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3. (3) 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在体积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 下列措施中能使c (CH3OH)减小的是     
    A . 升高温度                 B . 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 . 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 . 再充入1mol CO2 和3mol H2
甲醇是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主要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也是农药、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
  1. (1) 已知反应CO(g)+2H2(g)= CH3OH(g)   ∆H=-99kJ.mol-1中的相关化学键键能如下:

    化学键

    H-H

    C-O

    C≡O

    H-O

    C-H

    E/(kJ.mol1

    436

    343

    x

    465

    413

    则x=

  2. (2)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1molCO与2molH2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α)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①a、b两点的反应速率:v(b)v(a)(填“>”、“<”或“=”)。②该反应的△S0,图中的T1T2(填“>”、“<”或“=”)。

    ③该合成反应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40~270℃,选择此温度范围的原因是:

    I.此温度范围下的催化剂活性高;

    II.

    ④图中a点的压强平衡常数KP=(KPa)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 (3) 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和H2)合成甲醇,发生主要反应如下:

    I:CO(g)+2H2(g) CH3OH(g)   ∆H1

    II:CO2(g)+H2(g) CO(g) + H2O(g)  ∆H2

    III:CO2(g)+3H2(g) CH3OH(g) + H2O(g)  ∆H3

    上述反应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 , 它们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则∆H1∆H3(填“>”、“<”或“=”), 理由是

MgCO3和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Ca、Mg):

M2+(g)+CO32-(g)  M2+(g)+O2(g)+CO2(g)

     

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ΔH1(MgCO3)>ΔH1(CaCO3)>0 B . ΔH2(MgCO3)=ΔH2(CaCO3)>0 C . ΔH1(CaCO3)-ΔH1(MgCO3)=ΔH3(CaO)-ΔH3(MgO) D . 对于MgCO3和CaCO3 , ΔH1+ΔH2>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 . 反应NH4HCO3(s) =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 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 . 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所以焓变和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 D . 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1/2O2(g) SO3(g) ΔH=-98.32 kJ·mol-1 ,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A . 196.64 kJ B . 98.32 kJ C . <196.64 kJ D . >196.64 kJ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   )
A . 2H2(g)+ O2(g)= 2H2O(l);△H1 2H2(g)+ O2(g)= 2H2O(g);△H2 B . 2S(g)+ O2(g) = 2SO2(g);△H1 2S(s)+ O2(g) =2SO2(g);△H2 C . C(s)+ O2(g)= CO(g);△H1 C(s)+ O2(g)= CO2(g);△H2 D . H2(g)+ Cl2(g)= 2HCl(g);△H1 H2(g)+ Cl2(g)=HCl(g);△H2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 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 表示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100001

A . 相同条件下 反应的速率小于 的速率 B .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C . A,B,C中物质B最稳定 D . 整个反应的
已知:295K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相对能量(kJ/mol)

52

0

0

0

-84

-110

-393

-242

-286

A . 由表中数据, 的标准燃烧热为 B . C . 的键能之和大于 的键能 D . 将碳先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与直接燃烧等量的碳,两个过程的热效应是一样的
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处理是化学工作者实现减排重点研究的课题。
  1. (1) 处理方案反应1:CO2(g)+4H2(g)⇌CH4(g)+2H2O(g)。

    将原料气按n(CO2):n(H2)=1:4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1,测得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平衡曲线)。

    ①请将a、b、c三点的逆反应速率va、vb、vc由大到小排序

    ②在反应器中进行反应1,下列措施能提高CO2平衡转化率的是(填标号)。

    A.适当减压

    B.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C.反应器前段加热,后段冷却

    D.提高原料气中CO2所占比例

    E.合理控制反应器中气体的流速

  2. (2) 一种新的处理方案是用反应2:CO2(g)+2H2(g)⇌C(s)+2H2O(g)∆H代替反应1。

    I.①已知:CO2(g)和H2O(g)的生成焓为:-394kJ/mol,-242kJ/mol。则∆H=kJ/mol。(生成焓是一定条件下,由其对应最稳定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时的反应热。)

    ②若要反应2自发进行,(填“高温”或“低温”)更有利。

    ③反应2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启动,原因是

    II.350℃时,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8molH2和4molCO2发生反应2.若反应起始和平衡时温度相同(均为350℃),测得反应过程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压强

    6.00P

    5.60P

    5.30P

    5.15P

    5.06P

    5.00P

    5.00P

    ①350℃时反应2的Kp=(Kp为用气体的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气体的体积分数×体系总压)

    ②反应2的速率方程:v=k·c(CO2)·c2(H2),v=k·c2(H2O)(k是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30min时, c2(H2O)/[c(CO2)·c2(H2)](填“>”“<”或“=”);

    ③反应2的lg 、lg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填“m”或“n”)表示lg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二甲醚可用于护发、护肤药品和涂料中作各类气雾推进剂。在制药、染料、农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
  1. (1) 已知:CO(g)、H2(g)、CH3OCH3(g)的燃烧热ΔH分别为-283kJ·mol-1、-285.8kJ·mol-1、-1460kJ·mol-1 , H2O(g)=H2O(l)    ΔH1=-44 kJ·mol-1。则2CO(g)+4H2(g)⇌CH3OCH3(g)+H2O(g)  ΔH2=,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有关。
  2. (2) T1 ℃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H3OCH3 ,发生反应CH3OCH3(g)⇌CO(g)+H2(g) +CH4(g) ,测得容器内初始压强为50kPa,反应过程中反应时间t与气体总压p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t/s

    0

    100

    350

    850

    2000

    2500

    气体总压p/kPa

    50.0

    55.0

    65.0

    83.2

    125.0

    125.0

    ①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H3OCH3的分解率为;t=350s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g·mol-1

    ②若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CH3OCH3的浓度增大,则正反应为(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③该温度下,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

  3. (3) 在T2℃、p0kPa(恒温、恒压)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O与H2通入容积为VL的容器内,发生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容积为0.6VL,用气体分压[气体分压(p)=气体总压(p)×体积分数]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p=(kPa)-4。反应速率v=v-v=kp2(CO)·p4(H2)-kp(CH3OCH3)p(H2O),k、k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p为气体的分压。该温度下,当容器体积为0.8VL时, =
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甲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 B . 用乙装置制备干燥的氨气 C . 用丙装置做SO2的喷泉实验 D . 用丁装置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某实验小组测量Fe粉与CuSO4溶液反应的反应热。量取三份100.00mL浓度为0.200mol/L CuSO4溶液和三份质量为1.68g Fe粉。将Fe粉和CuSO4溶液分别在量热计中混合反应,并测量溶液温度变化,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溶液温度

混合后最高温度

第一次

20.2℃

30.1℃

第二次

20.3℃

30.4℃

第三次

20.4℃

29.0℃

已知:反应前后,溶液的比热容均近似为4.18J/(g∙℃)、溶液的密度均近似为1.00g/cm3 , 忽略溶液体积、质量变化和金属吸收的热量。请计算:

  1. (1) 反应放出的热量Q=J。
  2. (2) 反应Fe(s)+CuSO4(aq)=FeSO4(aq)+Cu(s)的∆HkJ/mol(列式计算)。
当今,世界各国相继规划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因此,研发 利用技术、降低空气中 含量成为了研究热点。为减少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采用以下方法将其资源化利用。
  1. (1) 催化加氢制甲醇

    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发生反应: 。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B . 气体的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C . 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D . 单位时间内每形成 键,同时断裂
  2. (2) 催化加氢合成乙烯

    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发生反应: 。反应达到平衡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 (填“>”或“<”)0,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填化学式,下同)和的变化曲线。

    ②根据图中a点,计算该温度下平衡时的 的平衡转化率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若平衡时a点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为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列出计算式,用分压表示,分压 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3. (3) 用途广泛,写出其基于物理性质的一种用途:
在等压下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回答下列问题:
  1. (1) 25℃、时,氨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则 
  2. (2)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被氧化为。则:

    ①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填“有”或“无”)影响;该反应通常用作催化剂,加会使图中B点(填“升高”或“降低”)。

    氧化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 (3) 已知拆开键、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需要(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4. (4) 发射卫星时可用肼()为燃料,用二氧化氮为氧化剂,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①   

         

    写出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