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知识点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铁盐在还原剂的条件下会被还原成亚铁盐,而亚铁盐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如酸性高锰酸钾、氯气等被氧化成铁盐。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知识点题库

将铁粉、铜粉、FeCl3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
  1. (1) 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的离子是,铜单质(填“一定”或“可能”)存在.
  2. (2) 若CuCl2有剩余,则容器中还可能有的离子为,铜单质(填“一定”或“可能”)存在.
  3. (3) 若FeCl3和CuCl2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的单质是,Fe2+(填“一定”或“可能”)存在.
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剩余固体中一定不含Fe B . 溶液中一定含Fe2+ C . 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D . 溶液中一定不含Fe3+
已知有下图中物质的相互转化

试回答:

  1. (1) 写出B的化学式,D的化学式
  2. (2) 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
  3. (3) 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D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向G溶液中加入A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可见光束照射能区别溶液和胶体 B . 小苏打可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 . 盐碱地(含较多Na2CO3,)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 . 将废铁屑加入FeCl2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Cl2
为了验证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A . 只有④ B . 只有③ C . ③和④均不符合题意 D . 全部不符合题意
根据下列实验:

①向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过滤。

②取①中滤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化性Cu2+>Fe3+ B . ①中所得固体只含铜 C . ①中滤液含有Cu2+和Fe2+ D . ②中不会观察到溶液变红
既可以通过单质与单质化合,也可以通过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来制得的化合物是(   )
A . FeI2    B . Al2S3    C . FeCl2    D . FeS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盐桥中吸附有K2SO4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是Cu2++2e-=Cu B . 甲烧杯中溶液的血红色逐渐变浅 C . 盐桥中的SO42-流向甲烧杯 D . 若将甲烧杯中的溶液换成稀硝酸,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
将下列四种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氯水即呈现红色的是(   )
A . FeO   B . Fe2O3   C . Fe3O4   D . Fe2(SO4)3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FeSO4 可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 . Fe2O3为红棕色粉末,生活中常用作颜料 C . 向Fe2(SO4)3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马上变成血红色 D . 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紫黑色的Fe3O4
某固体X,可能含有BaCl2、NaHCO3、Fe2O3、Cu、NaAlO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①取一定量样品溶于水中,得到固体A和溶液B;②向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澄清溶液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固体A可能溶于NaOH溶液 B . 溶液C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沉淀 C . 向溶液C中加入KSCN溶液,若不变色,则混合物X不含Fe2O3 D . 向溶液B中加入NaOH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X中必定有BaCl2和NaHCO3
某研究小组查阅资料发现Fe3+与I-的反应具有可逆性,推测亚铁盐与饱和碘水的混合液中会存在Fe3+ , 并据此设计实验1(如下图所示),发现溶液未变红。该小组对溶液未变红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I.初步探究

    实验2:用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重新配制两种饱和溶液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编号

    饱 和

    (NH42Fe(SO42溶液

    饱和碘水

    石蜡油

    操作

    KSCN溶液

    现象

    2-1

    1滴

    5mL

    1mL

    不加热

    1滴

    无明显现象

    2-2

    1滴

    5mL

    1mL

    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

    1滴

    无明显现象

    研究小组同学根据所查阅资料写出的Fe3+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 实验2中,加入石蜡油的目的是
  3. (3) 小组同学做出推断:反应速率不是导致实验1中溶液未变红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理由是
  4. (4) II.查阅资料,继续探究

    (资料)AgSCN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试管a的实验现象说明滤液l中含有

  5. (5) 试管b中,加入KSCN溶液后所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6. (6) 甲同学对实验3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实验现象并不能证明I2氧化了Fe2+。他提出如下假设:i.可能是AgNO3氧化了Fe2+;ii.可能是空气中的O2氧化了Fe2+。 他设计、实施了实验4,实验记录如下表。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4

    在试管中加入1滴0.2mol/L(NH42Fe(SO42溶液,5mL蒸馏水,1滴试剂a,一段时间后加入1滴KSCN溶液

    溶液不变红

    ①试剂a是

    ②依据实验4,甲同学做出判断:

  7. (7) 根据实验1~4所得结论是
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测定混合后溶液pH随混合前溶液中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发现:

ⅰ.a 点溶液澄清透明,向其中滴加 NaOH 溶液后,立即产生灰白色沉淀,滴入 KSCN 溶液显红色;

ⅱ.c 点和 d 点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无气体逸出;取其上层清液滴加NaOH溶液后无明显现象,滴加 KSCN 溶液显红色。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 检验a点溶液中反应生成的阴离子所需试剂为:稀硝酸和BaCl2溶液 B . c点和d点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Fe3+ 发生双水解反应 C . b点较a点溶液pH升高的主要原因:2Fe3++ +H2O = 2Fe2++ +2H+ D . 向d点上层清液中滴加 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Fe3+
“翠矾”(NiSO4·7H2O)在印染工业作媒染剂,生产酞菁艳蓝络合剂;氟镍化钾(K2NiF4)是结构化学研究的热点物质。以镍废渣(主要成分为Ni,含少量Fe、Al、Fe3O4、Al2O3和不溶性杂质等)为原料合成“翠矾”和氟镍化钾的流程如下:

图片_x0020_100030

几种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沉淀pH如表:

图片_x0020_1000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碱浸”过程中,为提高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写一种即可)。
  2. (2) “转化”过程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经实验测定该过程温度高于40℃,转化率急速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3. (3) 调节pH=a,其中a的取值范围是
  4. (4) 写出“灼烧”NiCO3和NH4F的混合物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避免污染环境,选择下列装置吸收尾气,最宜选择(填选项)。

    图片_x0020_100032

  5. (5) 从溶液中获得NiSO4·7H2O的操作A是
  6. (6) 准确称取ω g翠矾晶体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配成250 mL溶液,取20.00 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用c mol·L1的标准溶液EDTA(Na2H2Y)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Ni2+H2Y2=NiY2+2H),三次实验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分别为20.02 mL、19.98 mL、19.50 mL,则翠矾的纯度为%(只列计算式,不考虑杂质反应)。
            
  1. (1) Ⅰ.化合物A由三种常见元素组成,可以发生如下转化。

    图片_x0020_100030

    请回答:

    化合物A所含的元素有

  2. (2) 写出化合物A在足量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 (3) 气体D可与环氧乙烷( 图片_x0020_100031 )通过加聚反应生成全降解塑料,已知过氧键(−O−O−)不稳定,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Ⅱ.某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装置如下图。向A中通入氯气至过量,观察到A中溶液先变红后变为黄色。请回答:

    图片_x0020_100032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5)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溶液变黄的原因是SCN与氯气发生了反应
下列各实验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铜粉加入稀硫酸中,加热;再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加热时无明显现象,加入硝酸钾后溶液变蓝

硝酸钾起催化作用

C

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无色气泡产生, 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能将Fe氧化成Fe3+

D

将Na粒投入MgCl2溶液

析出银白色固体

固体为Mg

A . A   B . B   C . C   D . D
久置的溶液变黄,一般认为是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的缘故。某研究小组对转化过程进行研究。
  1. (1) 甲同学认为在酸性条件下易被氧化:。其依据是增大,平衡向移动,增大。
  2. (2) 乙同学依据如下反应,推测在酸性条件下不易被氧化: (将反应补充完整)。

    1

  3. (3) 研究小组测定了常温下不同pH对氧化的氧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如图。结合图像分析可知,增大溶液pH,被氧化速率(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pH越小氧化率越(填“大”或“小”)。

  4. (4) 室温下,在的环境中,的氧化变质可以理解为:

    第一步:

    第二步:(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当氧化达到平衡时,(填“>”“<”或“=”)。(已知的)

  5. (5)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新配制的溶液中常加入适量的铁粉和
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电子工业常用30%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1. (1) 写出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2. (2) 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准备采用下列步骤:

    请写出上述过程中滤渣③中所含成分的化学式,物质⑥的化学式

为探究难溶性盐X(仅含三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气体甲的结构式,X的化学式是
  2. (2) 写出溶液A中加一定量的双氧水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3) 验证溶液B中可能含有的金属阳离子 , 下列检验试剂选用正确的是____。
    A . 用氯水、KSCN溶液检验是否有 B . 用酸性溶液检验是否有 C . 溶液检验是否有
唐代李勣、苏敬等人集体编撰的《新修本草》中有关青矾的记载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青矾中的铁元素应为+2价 B . 青矾需密封保存 C . 青矾的水溶液应显浅绿色 D . “烧之赤色”是发生了复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