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知识点题库

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 .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夺取霸权 B . 美国极力遏制苏联,苏联与美国相抗衡 C . 美、苏在处置法西斯态度上都一致 D . 苏联要争当霸主,但战后重建依靠美援
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 . 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 . 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 . 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冷战”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产物 B . 北约成立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C . 60年代初“冷战”重心转移到美洲 D . “冷战”使世界各国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 第三世界崛起 C . 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D . 欧洲走向联合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这反映出在“冷战”时期(   )

A . 美苏的插手是地区冲突的根源 B . 和平的力量时常占居着上风 C . 军备竞赛造成各国财政的困难 D . 军事的较量威胁到世界和平
丘吉尔曾在一次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发表这一演说应在20世纪(    )
A . 20年代 B . 30年代 C . 40年代 D . 50年代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B . 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C . 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 D . 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 .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 . 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 . 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 . 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 . 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

A . 威尔逊时期 B . 杜鲁门时期 C . 罗斯福时期 D . 肯尼迪时期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条约

《开罗宣言》

《旧金山和约》

主要内容

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南沙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备注

在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后,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

1951年9月8日美、英等46国与日本在美国旧金山签订。中国、朝鲜没有受到邀请参加旧金山会议,印度、缅甸拒绝参加,苏联、波兰、捷克没有签字,中国政府声明此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开罗宣言》和《旧金山和约》的不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的背景并指出其对日本的影响。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

A .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 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 .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明确指出:“美国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国家获得最基本的发展,而不是只帮助与美国结盟的国家。……所以现在该是转向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只是将与欠发达国家的友谊建立在军事联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会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并会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材料表明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 B . 帮助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经济 C . 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 D . 拉拢印度与中国展开对抗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 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B . 北约建立 C . 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 .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1974—1976年任美国驻苏大使的沃尔特·斯托塞尔认为,像麦克林《美国派》之类的软摇滚或歌手兼作词者米歇尔的《巴黎自由人》等,能够对受压抑已久的苏联民众产生巨大冲击。因此他建议政府派出鲍勃·迪伦、唐·麦克林等歌手前往苏联巡回演出,去赢得苏联民众。斯托塞尔此举表明(    )
A .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战略优势 B . 苏联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度缺乏 C . 美国试图用艺术来改善美苏关系 D . 美国要颠覆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基础
比利时外交部长斯帕克在1956年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斯帕克认为欧洲失去“进步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
A . 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东西欧对峙 B . 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 C . 战后美国独占世界市场,并控制欧洲 D . 战争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经济
中美关系仍然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从某种意义上看,尼克松的“越顶外交”可以说是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把其盟友日本抛在了身后,这必然对日本的外交抉择产生了极大影响。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四次首脑会议和三次外长会议,在恢复中日邦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此,美国不得不正视这种现实,以谋求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日三角关系之中,虽然美国的主导地位开始削弱,但是这种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然而,从实质上看,当时这种三角关系又是不均衡,不等边的。

——摘编自王云翠《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互动态势》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外”的原因,据此分析当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
  2. (2) 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美日三角关系互动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1959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收回北约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同年6月,他迫使美国将运载核导弹的战斗机撤往美国在英、德的基地。1966年,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法国的这些做法意在(   )
A . 顺应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B . 缓和西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C . 加强西欧国家间的军事合作 D . 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如图这幅地图反映出的欧洲局势是(   )

A . 德国走向统一 B . 核战一触即发 C . “热战”对抗 D . “冷战”加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1944 年)

材料二   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发展统计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全世界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1965 年

2 003 700

698 000

317 570

91 290

所占%

100

34.88

15.85

4.56

1973 年

23 112 566

6 259 899

6 255 762

4 214 204

所占%

100

27.08

27.02

18.23

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据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上,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多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一

  1. (1) 材料一表明了美国的什么意图?为此,二战后美国在欧洲采取了哪些措施?
  2. (2) 据材料二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的政治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现象?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