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知识点题库

《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中提到: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政策设计人员认为,美国的计划要按照上述目的制定。“美国的计划”的实施(   )

A . 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 . 导致朝鲜战争的爆发 C . 有助于恢复西欧经济和遏制苏联 D . 使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
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    )
A . 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 B . 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 C .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
“两极格局”就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权力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下列不属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原因的是(   )

A . 历史文化的差异  B . 国家利益的冲突 C . 意识形态的对抗  D . 力量对比的变化
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人苏联的势力范围。但是美国人很淸楚,这对于苏联来讲是不可能办到的。这反映出美国(   )

A . 无心援助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B . 意图迫使苏联解体 C . 希望借援助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D . 马歇尔计划是骗局
以下两图反映了欧洲某一城市的变化。其中,图一摄于1961年8月,图二摄于1989年11月,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

_x0000c9d7bda6-2d87-4de2-82cc-0df0eb23bace_i1035

A . 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 . 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 . 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 . 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新丝路将成为美国主导的欧洲战后重建以来最大的经济外交计划”。二战后,美国在欧洲的“经济外交计划”(    )

A . 有利于二战后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 B . 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C . 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D . 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

A . 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B . 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 C . 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D . 导致美苏由同盟转为对抗关系
沉浮欧洲——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美、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材料三:下表

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共体(欧盟)成员


国民生产总值(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西欧六国

12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美国

162245

2847549

3516825

4433129

5775948

7651223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 (1) 材料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地位?据材料分析欧洲居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2)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举措?

  3. (3) 据表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战后初期,有些人认为“世界经济”是指“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不在其中。这反映了当时(    )
A .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B . 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确立 C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世界格局状态,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当时的绝大多数政治家和学者都认为是一种凝固的“两极格局”,以意识形态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力量是其基本构成元素。但在毛.泽东的视域下,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基本由四类国家决定,即美帝国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英、法、日、德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大亚、非、拉等经济落后国家。这四类国家在不同时期分化组合成不同的力量集团,从而构成了世界格局变动的图景。

——李敏伦《毛.泽东视域下的二战后世界格局转换及其外交应对》

材料二:1957年,苏联发射了多极洲际弹道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59年,火箭到达月球;次年,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这种形势下,前苏联领导人的思想和对外政策发生了质的变化,强烈要求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从此,苏美对抗由革命与反革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与战争的较量,演变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苏联于1968年武装占领社会主义国家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挑起苏中边界武装冲突,企图以武力占领中国领土珍宝岛,继而又支持古巴入侵安哥拉,指使越南入侵柬埔寨,促使印度肢解巴基斯坦。

——摘编自周启先《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局势及中国的外交政策之演变》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对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世界格局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格局发生变动的具体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关系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苏关系变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 . 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 . 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 . 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这反映了美苏两国(    )
A .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 . 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 C . 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D . 对峙中寻求妥协的理性
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之为“人心之争”,即制度认同和选择意义上的竞争和对抗。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是随着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的分裂,美国开始重新界定其全球责任和世界领袖角色,美国的责任变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也成为那个时代美国精英的普遍信念,并一直主导了冷战时代美国的角色认知。凯南在其著名的《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中称:“有思想的美苏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对克里姆林宫向美国社会提出的挑战感到抱怨,相反,他应该对上帝表示一些感谢。上帝通过把这一无情的挑战摆在美国人民面前,已经让这整个国家的安全依赖于他们团结和接受历史明确赋予他们的道德与政治领导责任上。”

——摘编自王立新《美国的冷战意识形态:内容和作用》

材料二:冷战格局对于推动世界体系的重构具有正面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为原殖民地国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正如冷战史学者文安立所言,“美苏干涉主

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华盛顿和莫斯科都需要改造这个世界以证明它们意识形态的普世性,而新兴国家则为它们的竞争提供了场所”。然而,即使在冷战过程中,世界体系的重构仍然按其固有的规律调整着世界历史运动的各个层面,其中包括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国际政治朝多极化方向的发展。

——摘编自余伟民《“冷战”的起源与终结——世界历史的视角》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初期美国的“全球责任”定位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 (2)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格局与世界体系的重构”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下图是2012年11月9日,为纪念柏林墙倒塌23周年,德国人民推倒立在柏林墙遗址处由一面面巨型多米诺骨牌仿制的“柏林墙”的情景。从德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民庆祝的原因是(    )

A . 促进了东西徳交流,有利亲人团聚 B . 结束美苏军事占领,收复被占领土 C . 结束了国家分裂,实现了民族统一 D . 终结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
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一一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社电反映了(    )
A . 苏联对中国科技的大力支持 B . 冷战时期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 C .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D .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取得了巨大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图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竞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战后初期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具体体现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变化出现的原因。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B . 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C . 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 D . 标志着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
A . 莫斯科战役 B . 库尔克斯战役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 列宁格勒战役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 . 朝鲜战争爆发 B . 二战爆发 C . 美苏“冷战” D . 东欧剧变
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提出“全球史观”,并呼吁要“重新估价历史”。许多具有全球视野的著作相继问世,如麦克尼尔的《世界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威尔斯的《世界史纲》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传统的西方中心论走向终结 B . 文化发展受到时代潮流影响 C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 . 学术界为美国全球扩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