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知识点题库

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一幅大唐画卷不动声色地传递着中华文化的辉煌。当前,作为与大唐长安城有着直接血脉传承的西安,凭借时尚与传统交融的独特魅力,处处凸显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张力。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

①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人时代精神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④电视媒体是传播灿烂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越来越突出紧迫的任务。我们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讲好中国道路故事、中华文化故事、文明交融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绝不只是我国宣传部门的事,每个中国人都应有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意识。

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敢讲”又要“善讲”。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敢讲”又要“善讲”。

    加深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她再次流行起来。回答下列小题。
  1. (1) 大型历史剧《大秦赋》自2020年底开播以来,受到观众尤其是历史爱好者追捧。该剧在当下视听语言加工下,呈现出历史丰富而多元的样态,是一部描绘从秦国走向秦朝光辉时刻的历史长诗,也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生活画像。《大秦赋》的成功表明(  )

    ①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②再现传统历史文化必须借助大众传媒载体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可以跨越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根植于实践才能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2020年“十一”期间,一股“西北风”带来敦煌在疫情后的最热旅游季,从敦煌时装、“敦煌诗巾”、流量明星滑板到敦煌定制版雪糕……敦煌文创成为继故宫文创之后又—个热点。敦煌文创热(  )

    ①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②有助于发展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③标志我国传统文化已经实现现代化表达

    ④表明文化的价值在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胡琴、旗袍等,展现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差异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

④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推动着中华文化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20年疫情期间张伯礼院士提出了中医药全方位参与新冠肺炎治疗的建议。他认为对待中医文化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传承精华,创新就是要把其他学科先进的技术方法吸引到中医中来,为中药服务,让古老的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由此可见,优秀中医药文化做到守正创新需要()

①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医药文化解决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②承认文化价值,推动优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推动其走向世界

③坚持文化改造,要结合现代科技推动优秀中医药文化的创新

④加强文化学习,调动医务工作者学习和实践中医药文化的积极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篇》,此典故是习.平总书记引用率最高的一则。习总书记所讲的“天下”与古人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古人的“天下”指的是天子统辖的区域,而习总书记所讲的“天下”是指全世界,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大道”则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公平正义”等价值。习.平总书记对该典故的全新阐释是基于(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能繁荣

③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④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必须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缕药香跨越古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中医药人从古籍古方中挖掘精华,在现代科技中攻关突破,做到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抗击疫情的利器,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国智慧。这表明(   )

①中医药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

③中医药文化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满足民众需求

④中医药文化承载-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追求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传统体育项目焕发新的活力,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舞龙、射艺等项目在校园中落地生根;太极拳、八段锦的习练者在健身广场已司空见惯;中国式摔跤、风筝等项目的参与者不断增加,社会俱乐部渐成规模。这说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活力取决于时代的变迁

②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中传承发展

④社会实践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源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1年5月9日,习.平在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中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

①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致力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自觉走在时代前列,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尚书》意为上古的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记载着尧舜禹、夏商周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智慧,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中国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素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美誉。今天我们读《尚书》(    )

①要保护自身民族特色,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可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

③可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性阐释

④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鲁迅出生、成长在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阶段,但他勇敢站到新文化运动最前沿,以巨大的勇气和强健的笔力发出呐喊,启迪国民心智,提振民族精神。在他那里,桎梏人们精神的封建纲常伦理同灿若星河的中华优秀文化,不能混为一谈;在他那里,一以贯之的是着眼于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调适和兼容,以及在此之上的创造性发展;在他那里,把“立人”和国民性改造、新文化建设联系起来,促使人发挥文化创造的主体性和自信力,去创造一种属于新时代和新世纪的中国文化。鲁迅走过的路,是文化自信之路,也是文化自新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谈谈鲁迅文化观对我们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新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中国文联、中国视协、中国影协和中国音协共同创作的抗疫主题MV《坚信爱会赢》在多个网络平台上线。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创作的皮影动画《孙悟空大战病毒妖》,把孙悟空降妖除魔的传统形象与白衣战士抗击疫情、消灭病毒巧妙结合,受到观众喜爱。湖北省宜昌市文艺志愿服务队唱出了“最炫民族风”,对土家文化中的山歌、南曲、渔鼓、花姑子戏等“旧瓶装新酒”,创作出各类宣传宣讲视频。广大文艺爱好者创作话剧、戏歌、诗歌、小戏小品、戏曲微电影等,记录、讴歌抗疫一线各行各业平凡英雄的事迹,起到了强信心、鼓士气、暖人心的作用。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抗疫“以文化人”,凝聚起中华儿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文化抗疫是如何凝聚起中华儿女强大的精神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2021年3月10日起开播的考古类纪录片《发掘记》,还原考古现场,解密考古过程,解读考古文物,展示考古成果,实证中国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明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考古工作有利于(    )

①立足传统文化,实现当代文化创新    
②固守民族文化,提高文化实力

③验证历史认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④保护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大型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日前热播,该剧取材于李延年、于敏、黄旭华等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形式,串联起他们为国冲锋、为国铸盾、为国钻研的人生华彩篇章,礼赞功勋人物“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品格,以功勋人物的鲜明品格引领观众,激荡起和平年代的英雄情怀。该剧(   )

①表明有价值的文化创造取决于艺术手法和形式的创新

②传递出的奉献精神可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③因富含家国情怀而具有催人奋进的艺术感染力号召力

④传播了多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2月20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

材料一 作为世界第一个“双奥之城”,北京已成为国际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从冬奥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到颁奖典礼上礼仪人员穿戴的“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从造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美轮美奂的“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寓意“天地合,人心同”的奖牌·····一系列中国元素讲述着匠心独运的“东方故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口,世人也能一览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奥运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开幕式使用超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全球唯一一个360度的裸眼3D的数字装置,基于云拿技术打造的AI智能无人店,移动互联“分钟级、百米级”的气象预报······无论参赛选手还是外国记者,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更能直接触摸到中国强劲的发展脉搏,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

材料二“绿色办奥”是中国向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习.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绿色办奥理念,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确保人们既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在冬奥会筹办举办过程中,这一理念贯穿始终:首钢工业遗产化身“雪飞天”,3大赛区26座场馆实现100%绿色供电,200余辆氢能客车投入使用,夏奥场馆梦幻变身冰雪舞台、新建场馆“雪游龙”完美融入小海陀山的崇山峻岭,开幕式上奥运圣火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生态治理齐心“增绿”、倾力“护蓝”成效卓然·····绿色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最亮底色,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世界看到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近距离触摸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1. (1)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盛宴,讲述着中国故事,传递出中国自信。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 (2) 绿色办奥理念为北京冬奥会打下了美丽中国底色。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 (3) 北京冬奥会上,1.8万名赛会志愿者和20余万名城市志愿者用灿烂的笑容、友善的眼神、温暖的言谈、勤勉的行动,诠释和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某校团委准备开展弘扬志愿精神的主题实践活动,请你设计两项活动方案。
南京传统手工艺虚拟展示平台依托大数据和图像分析技术,以交互性的数字技术为观众重新解读非遗工艺。现场观众点击图片,即可看到作品色彩的传统色名、不同色彩占比、色彩心理特征分析等内容,用数字化方式深入浅出地为大众展示了南京云锦文化的相关知识。这一举措(   )

①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②不断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注入新内涵

③说明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表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借助现代光影技术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拉开了冬奥会的帷幕。每一个节气,都对应了一句诗词或谚语!这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浪漫,瞬间惊艳所有人的审美,古老的文化魅力在不经意间散发出来。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活动要着眼于人民的美好需求  
②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现代科技才能真正活起来

③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新性的表达  
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近日,河南博物馆推出拆“盲盒”在线“考古”活动:拿起迷你“洛阳铲”化身为“考古学家”,刨开厚实的泥土,让“宝物”重现人间;文物修复盲盒,带来“在家修文物”的奇妙体验。“传统”与 “新潮”,在交流中碰撞出绝妙的火花。该博物馆的做法启示我们:(   )

①开展文化活动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②历史文物只有融入现代科技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③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

④追求活动的新颖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从展卷人的视角,以舞蹈绘出《千里江山图》,让观众跟随画卷的展开,倘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趣之中,点燃了千万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该舞蹈诗剧(    )

①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②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实现了《千里江山图》的创造性转化    

④创新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和手段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完美演绎900多年前宋朝古画千里江山图,将中国传统的制画工艺、构成画作的细节元素,以及为完成一件艺术作品默默付出、无名无姓的手工匠人的辛勤劳作,全部细腻而精细地展现出来。虽是今人视角,但完全映照古意,深受观众好评。从中我们可以悟出(   )

①文艺要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②文艺要展现中华文化之美,书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

③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应以是否真实还原社会现实为审美标准

④形式服务于内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取决于表现形式的创新性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