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知识点题库

120年前,“一片甲骨惊天下”,沉睡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视野。120年后的今天,甲骨文越来越“时髦”。“开心”“吃货”“神马(见图)”……一组会动的甲骨文表情包在微信上走红,从高冷变得亲民,让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活”了起来。这启示我们(   )

①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通过创新传播形式,不断丰富汉字的文化内涵

③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要发挥科技的突出作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通常是谁先推测,谁有优先命名权。2019年2月15日,我国发布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名称“天河基地”“织女”“天津”等为国内外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位置标准和数据依据。这些命名(  )

①体现我国科技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②扩大了我国科技成就的国际影响力  ③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承了中国古代天文科技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很多人其实是喜欢文物的,但面对与文物相关的晦涩难懂的知识,容易丧失原本对文物的兴趣。某讲解员通过自己通俗易懂的直播讲解,让更多人爱上文物,并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要处理好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③传播方式的创新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并享用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将习.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习.平法治思想是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而形成的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时代结晶,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既要充分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机遇与挑战,又要全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习.平法治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行稳致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习.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过程。

借助MR、AI等虚拟仿真技术,三星堆文物变身卡通形象,实现“古老文物”与“现代技术”的碰撞,给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这表明(   )

①在发展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现代技术的运用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从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到网络作品进入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视线,网络文学的崛起已势不可挡。网络文学凭借其大众性、互动性、即时性、娱乐性等特征吸引了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对于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恐惧者,有不屑者,也有包容者。而某权威媒体表示,当下重要的不是纠缠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PK中哪方取胜,重要的是中国作家应该努力创作,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因为,读者不会亏待他们喜欢的作家。

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努力,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为了让它获得新生,某大学教授对甲骨文进行数字化的设计,把甲骨文变成微信表情包,其活泼蠢萌的形象深受年轻人喜爱,目前微信发送量已超过上百万次。甲骨文数字化设计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赋予汉字新内涵才能集中展示中华历史文化的魅力

③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生命力

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

①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

②应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③文化创新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陈出新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老字号小吃的独特工艺蕴含着工匠精神,老味道令人难忘。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些老字号小吃也面临着绝活失传、理念落后、不适应新生代消费者等挑战和困难。从文化的角度看,让这些老味道飘香更远,需要(   )

①守正创新,弘扬工匠精神

②公司化运作,规模化营销

③育人传薪火,传承开新篇

④坚持需求导向,另起炉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国的木雕技艺有着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影片《匠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木雕为题材,除表达匠心精神之外,还致力于展现我国经由千年历史保留下来的作品历久弥新、亘古不衰,在如今商业片充斥的电影市场中,《匠心》给人们更多的期待。材料告诉我们(    )

①工匠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要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④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21年12月,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制作出品的纪录片《红色追寻-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命足迹》正式上线。该纪录片上线后,架起线下活动与线上交流的桥梁,使得“红骑”相关内容突破空间限制,通过网络与更广泛的大众进行互动与交流。给这则新闻加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A . 追寻革命足迹,提升民族科学素养 B . 铭记革命历史,塑造城市文明精神 C . 活化红色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D .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传承红色血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潮文化一般是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商品或服务之中,由中国本土设计师创立的潮流品牌。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华传统文化里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含义、特征、符号和元素,为各行各业的品牌及产品提供了构思和创意的素材。不少国内品牌采用中国式的物象、符号、技法,借以音乐、绘画、服饰、建筑等形式进行叙事表达,将品牌设计理念同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相融合,使产品具有了独特的中华韵味。

近年来,国潮文化日益兴盛:国风音乐、动漫、游戏迅速崛起;国潮服饰、品牌、IP旋风式席卷市场,如中国某服装品牌亮相纽约时装周;故宫文创产品、三星堆文物、汉服、中华老字号、传统节日、国潮品牌等内容更是频繁登上热搜;还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种消费体验,如考古盲盒、人文类旅游项目、古装摄影等沉浸式休闲消费活动,也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2021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12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受访青年愿意为国潮产品买单,91.6%的受访青年期待越来越多的国潮元素出现。对于国潮文化,网友甲觉得守正重要,认为国潮文化的发展应该慢下来、稳下来,要了解国潮最本质的内涵,等真正理解了再创新;网友己认为创新更重要,没有针对当代场景的创新,传统就会丧失生命力。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国潮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网友甲和网友乙的观点加以评析。
  3. (3) 请你为国潮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近年来,武术技艺的传承和推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央视春晚的《少林魂》节目采用新的创作手段,既展示了中华武术作为国粹的魅力,又展现出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诠释着祖国对尚武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表明(    )

①对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促进社会进步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

④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世界各国运动员们展示的舞台,也是“中国元素”闪耀冬奥的舞台。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从西汉开始,中国被称作“丝国”。今天,运动员在国家速滑馆高速冰道滑行时,带出的轨迹如同条条丝带,将冬奥体育文化与“谁持彩练当空舞”的中华之美融为一体。会徽“冬梦”,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英姿且充满韵律,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吉祥物“冰墩墩”,一个穿着冰晶外壳的“中国国宝”大熊猫,形象体现了冰雪运动与现代科技的跨界组合,有创新之美亦有匠心之美。北京冬奥会在立春节气开幕,立春意味着新的轮回已经开启,和冬奥会口号“一起向未来”完美融合,这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一起奏响的春之乐曲。“中国元素”闪耀冬奥舞台,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设计者们是如何成功让“中国元素”闪耀冬奥舞台的?

春晚节目《只此青绿》的灵感来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巧妙地将传统书画与舞蹈之美融为一体,以5D全息光影场景、优美典雅舞姿、精湛绝伦演绎,连接千年,共同绘就一幅行走的山水画卷,宋朝风雅韵致尽显其中。《只此青绿》的成功在于(   )

①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②现代技术手段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③融汇不同艺术特质,展示中华文化持久生命力

④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文化创新性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利用现代科技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这表明讲好中国故事应(   )

①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创造性转化   

②立足于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性

③原汁原味地承袭民族传统文化   

④发掘审美共通以达到文化移情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习.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使中华文脉在康续传承中弘扬光大意义在于(   )

①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

②增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

③丰富中华文化内涵,促进优质文化产品消费

④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一系列文化节目彰显中国之美、文化之美,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从《梨园春》对待传统戏曲文化、《武林风》对中华武术文化、《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对汉语言文化的展示,再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弘扬,某省广播电视台在融合、联动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中发挥传统文化的内容价值,并利用AR、VR、MR技术,将中国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通过跨时空转换、二次元衔接,让视觉产生奇观“唐宫小姐姐”从古老画卷中走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文化宝藏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历史文化严肃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传统经典焕发生机,成为年轻一代喜爱的“新国潮”,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国潮”文化现象对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古籍修复室,修复师们耐心与岁月留下的痕迹交手,以干揭法分离书叶,轻扫去除泥沙、霉蚀;进行溜口、修补破损处等操作,糟朽、絮化严重处用薄皮纸加固,并适当加宽搭口;还以同样方式修补护叶,并按前书衣颜色配纸,修补后书衣,按原装帧形式复原装帧…·古籍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将一份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妥帖保存,让它们持续绽放光彩。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已经修复了370万叶珍贵古籍。古籍保

护计划启动以前,古籍修复人才奇缺。这几年,办培训班、师徒传习、学历教育一起发力,修复师数量已经增长10倍。针对古籍纸张酸化导致的易老化、变黄、变脆、易碎等问题,国家图书馆从2015年起开展脱酸研究工作,研发了无水、液相、整本、批量、全自动、安全、有效、经济的脱酸工艺。目前,这一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更广范围的应用。国家图书馆还从20世纪80年代起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工作,陆续建成"数字方志""宋人文集""碑帖菁华""甲骨世界"等专题资源库,通过国家图书馆官网免费向社会公众发布。2021年11月,国家图书馆升级了相关技术,"中华古籍资源库"实现免登录阅览,古籍资源加载和阅览速度明显提升。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如何做到既保古籍不"死",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 (2) 古籍修复留艺不留名,修得再好的书,也不会留下修复师的名字。请你列举古籍修复过程中展现的精神(两条即可),并简要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加以阐释。
一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曲传承人说:“戏曲走进观众就生,离开观众就亡,戏是演给人看的,没有人看戏,戏曲慢慢就会消失了。”戏曲“走进观众”的合理途径是( )

①回应观众要求,在实践中继承传统戏曲

②使中华戏曲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生活相适应

③关注人民精神需求,寻求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④让戏曲成为更多群众看得起的高雅艺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