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一个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取1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OH溶液1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mL40%的乙醛,加热至沸腾,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未充分加热    B.加入乙醛太少 C.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    D.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 答案:C 【解析】 A.乙醛和新制的Cu(OH)2反应:CH3CHO+NaOH+2Cu(OH)2→CH3COONa+Cu2O↓+3H2O,加热至沸腾,加热已经很充分了,故A错误; B.该反应的本质是:乙醛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新制的氢氧化铜具有氧化性,醛基把氢氧化铜中的+2价的铜还原为氧化亚铜,所加乙醛的量能保证反应正常发生且有明显现象,故B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者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喟《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是什么?
化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