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题库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 (3) 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266490
    时间t/s24 
    平均速度v/(cm·s-1)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 (1) 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0.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v/(cm/s)

     
     

    0.15

  2. (2) 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3. (3) 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

如图所示是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1) 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2. (2) 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 (3)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为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给你提供了如图7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B段所用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VAB 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同组的小琦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在下半程运动的平均速度,你认为小琦的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在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

  1. (1) 该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2. (2) 图中AB段的路程SAB=0.4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
  3. (3) 实验结束后,小浩提出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为此他选择了质量大小不同但光洁程度相同的4个玻璃小球,实验测得4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质量/g

    时间/s

    1

    10

    3.15

    2

    15

    3.15

    3

    18

    3.15

    4

    25

    3.15

    a.小浩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对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间的影响.

    b.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与

    c.你猜想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与等因素有关(写出一个).

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 (1) 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2. (2) 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 m/s;
  3. (3) 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答案合理即可).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 (1) 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 (3) 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 (4) 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5. (5) 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 (1) 图中AB段的距离sAB=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
  2. (2)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 (3) 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4. (4) vBCvAC(填“>”、“<”或“=”)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 (1) 本实验的原理:
  2. (2) 本实验除如图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3. (3) 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m/s。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方格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图片_x0020_1760565263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间接测量的。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 (3) 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m/s。
  4. (4) 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填“大于”“小于”“等于”)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B
  5. (5) 由于运动到B处时的时间不易观察,组内有人提出将小车放到B处由静止释放,这个方案测量出vBC会偏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 (1) 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mm。
  2. (2) 该实验原理是
  3. (3) 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选填“大”或“小”)一些。
  4. (4) 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某列高铁的时刻表如表所示。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

上海

09:00

0

南京

10:00

10:15

295

济南

12:15

12:30

912

北京

13:30

1350

  1. (1)      从上海至北京的全程时间为多少小时
  2. (2)      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
小明做“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过程如图甲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0

  1. (1)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2. (2) 若秒表每格为1s,则在该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cm/s
  3. (3) 该实验中,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 , 则 v2。(填“ ”、“<”、“=”)
  4. (4) 若在实验过程中,小明从小车开始运动时测量时间,他测量小车通过上半段的路程s1和通过全程的路程s2的方法如图乙所示,你认为小明测出的全程的平均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
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值为1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

图片_x0020_784133624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 (3) 据图中信息sAB =cm,tBC = s,vAC =m/s ,vAB=m/s,小车做运动.
  4. (4)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大”或“小)
小科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每隔1秒测出木块通过的路程,记录数据如下。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O点开始的路程s/m

0

0.3

1.2

2.7

4.8

图片_x0020_100007

  1. (1) 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状态(填“改变”或“不改变” ),木块自O点开始计时,5s内通过的路程为
  2. (2) 若要使5s内木块通过的路程更大些,请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小利和小华合作测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两次测量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测得小车的平均速度vAB=m/s。
  3. (3) 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这样可以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4. (4) 如果在实验中两人没有保持同步,小利释放小车在前,小华开始计时在后,他们测得的平均速度vAB(选填“偏大”或“偏小”)。
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 (1) 本实验的原理是
  2. (2) 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陡”或“缓”),目的是便于测量
  3. (3) 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计算出的速度v偏(选填“大”或“小”)。
  4. (4) 某次实验中,测得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C点所用时间tAC=0.8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
  5. (5) 如图所示,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做运动相符的是______。
    A . B . C . D .
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若图中秒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想探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观察,他们猜想: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v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m、斜面的倾角θ、斜面的材料这三个因素有关。于是他们选择以下器材进行探究:一个右端固定有遮光片的长方体木块质量为200g、一个100g的砝码(可粘在木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斜面底端安有光电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们的实验操作是让木块沿斜面直线下滑,利用光电门速度传感器测得木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
  1. (1) 为了保证从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可靠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斜面越长越好 B . 斜面越宽越好 C . 木块每次都由静止开始下滑 D . 木块每次都从斜面上相同的位置下滑
  2. (2) 在本实验中,光电门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木块上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光被挡住,计时器开始计时,当遮光片离开光电门时计时器停止计时,这样就可以根据遮光片的宽度与运动时间计算出此时木块的速度。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1.2cm,如果计时器某次显示的时间为0.005s,则此次测得的木块速度为 m/s;
  3. (3) 小明他们改变相关条件,多次实验,得到了下列数据:

    实验序号

    θ

    斜面

    m/g

    v/(cm/s)

    1

    20°

    A

    200

    245

    2

    20°

    A

    300

    245

    3

    20°

    B

    200

    153

    4

    20°

    B

    300

    153

    5

    30°

    A

    200

    358

    6

    40°

    A

    200

    438

    ①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可得:v与前面猜想的三个因素中的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3,2和4可得出v与有关;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6,可得出木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是:当斜面材料相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