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2018) 知识点题库

从商朝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

A . 重视教育 B . 勤政爱民 C . 发展经济 D . 增强军事力量
禹是通过“禅让”制而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大家推荐他的原因是(  )

A . 他家很富有 B . 他享有特权 C . 他治水有功 D . 他打败了蚩尤
在古代,人们在贵族的田地里集体耕作,古书把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千耦其耘”。这种劳动场面出现在(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朝时期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 .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
“(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反映了(    )
A . 商纣王关心百姓,尽力发展建筑业 B . 商纣王用增加赋税的办法来发展建筑业 C . 商纣王为老百姓筑屋修桥,尽心尽力 D . 商纣王靠剥削百姓来满足他的享受欲望
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叫(    )
A . B . C . D .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中国历史上能成功立国百年以上的朝代,其开国君主与末代帝王各自有着共同的特征,其创业者的成功与守业者的失败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下列“守业者”失败的共同原因是夏桀、商纣、周厉王、秦二世(    )
A . 年少夭折 B . 实施暴政 C . 大权旁落 D . 外族入侵
将夏王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
A . 新王朝的开创者 B . 爱民如子,重用人才 C . 王朝鼎盛的建立者 D . 统治残暴,失去民心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 . 夏朝的建立 B . 商朝的建立 C . 西周的建立 D . 秦朝的建立
徐州地区是西周时期宋国的封地。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同父异母兄弟微子于宋,微子死后于微山湖的微山岛上。

材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

A . 郡县制 B . 分封制 C . 行省制 D . 禅让制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朝贡周天子7次,同时也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这种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 鲁国主动与齐国、晋国交好 C . 周王室地位下降 D . 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 .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描述的古代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王位世袭制 C . 春秋争霸 D . 中央集权制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贡齐国11次, 朝贡晋国20次。这说明( )
A .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 . 天子依附于诸侯 D . 周王室地位衰落
“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 周武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B . 商汤——定都在殷,建立商朝 C . 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D . 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恰当地运用多种史料研究历史能够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准确,这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创新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出上的西周青铜器利簋及利簋腹底的铭文拓片

 

材料二:

记述

文献出处

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

《史记》

材料三:

材料四: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外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王国维《古史新证》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 (2) 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三的图片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哪些 (写出图片编号即可)请按照范例,任选一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其史料价值。

    示例:我选图1,骨耜是史前时期/新石器时期的磨制石器,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 见证了河姆渡人已经会制作农业工具

  3. (3) 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地下之新材料”的认识。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 .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 .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 .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 D .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古代中圈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既有沿袭,又有创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捧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公之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

“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四:地方权力到中央权力的集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不管是分权还是集权,都是某一时代特定的产物……集权组织机构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及其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特点。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西汉初年诸侯王的封地应该是材料三图1中的“国”还是“郡"?材料三图2中提到的“汉承泰制”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为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和豪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建立了什么制度?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不能照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