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1 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 知识点题库

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


A . NaOH溶液    B . 铁片 C . KSCN溶液     D . 石蕊溶液
已知A~G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G为单质,D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E、F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F的电子式:
  2. (2) ①C溶液与D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F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C溶液为何显酸性

    ②F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 (4) 将5.4 g A投入到200 mL 2.0 mol/L某溶液中有G单质产生,且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则该溶液可能是       (填代号);
    A . HNO3溶液 B . H2SO4溶液 C . NaOH溶液 D . HCl溶液
  5. (5) 将1mol N2和3mol G及催化剂充入容积为2 L的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时,测得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起始时充入0.5 mol N2和1.5mol G达到平衡后,D的物质的量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2mol/L.
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或其溶液)的转化关系.已知在常温常压下,A是固体,B、C、D、E是非金属单质且都是气体,C呈黄绿色;化合物F是淡黄色固体,化合物G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化合物I和J通常状况下呈气态;D和E的反应是化工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固氮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E 和J的电子式分别是 和

②写出F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情况

③将少量单质C通入盛有淀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④标况下3.36L气体B与A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中学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B→X+Y+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其中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了1:4.请回答:
  1. (1) 若Y是黄绿色气体,则Y的电子式是,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2) 若A为非金属单质,构成它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的溶液为某浓酸,则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 (3) 若A为金属单质,常温下A在B的浓溶液中“钝化”,且A可溶于X溶液中.

    ①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填所在周期和族);Y的化学式是

    ②含amol X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A后,若溶液中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则被还原的X是

    mol.

  4. (4) 若A、B、X、Y均为化合物.向A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的焰色为黄色.则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1:4恰好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短周期元素X和元素Y,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元素Y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 . 和水反应 B . 和硫酸反应 C . 和氢氧化钠反应 D . 和氯气反应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与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黑色粉末,B由两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为65g•mol-1 , C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D是白色粉末且焰色反应呈黄色,E是一种紫红色金属,F是一种无色气体单质,H是一种红棕色气体,I是最常见的液体,K是一种强碱。

  1. (1) B的化学式为
  2. (2) K的电子式为
  3. (3)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4. (4) 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同时得到浅绿色酸性溶液。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验证所产生的气体(夹持装置省略)并进行有关实验。

  1. (1) ①若装置A中的试管不加热,则没有明显现象,原因是

    ②证明有SO2 生成的现象是;为了证明气体中含有氢气,装置B和C中加入的试剂分别为X、CuSO4 , 请写出装置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取装置A试管中的溶液6mL,加入适量氯水恰好反应,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后,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小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 , 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离子与I-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

  3. (3)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装置A试管中的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生成沉淀的原因是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有三种金属单质A,B,C,其中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B,C是常见金属。三种金属单质A,B,C能与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之间发生如下转化关系(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H ; G;乙
  2. (2) 检验溶液G中金属阳离子常用的试剂是:,现象:
  3. (3)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②

A,B,D是由常见的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常温下A是淡黄色粉末,B,D是气体,F、G、H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水溶液均显碱性,E有漂白性。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 (1) A所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C的电子式为
  2. (2) A与H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将A溶于沸腾的G溶液中可以制得化合物I,I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生成等物质的量的A和E,I在酸性条件下生成A和E的离子方程式为,I是较强还原剂,在纺织、造纸工业中作为脱氯剂,向I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发生反应,参加反应的I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向含有0.4 mol F、0.1 mol G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完全反应后收集到a L气体C(标准状况),过滤,向反应后澄清溶液中加入过量FeCl3溶液,得到沉淀3.2 g,则a=L。
已知:2Fe+6H2SO4(浓) Fe2(SO4)3+3SO2↑+6H2O。某学习小组对铁丝(含杂质碳)与浓硫酸反应后的产物进行探究。

  1. (1) Ⅰ.溶液探究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取稀释液,滴加NaOH溶液,观察到现象时,证明有Fe3+存在。为进一步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 可另取稀释液少许,滴加(选填编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KMnO4酸性溶液

  2. (2) 为判断反应停止后硫酸是否有剩余,制定的实验方案为:测定稀释液的pH。请对此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3. (3) Ⅱ.气体探究

    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否(填写“是”或“否”)能据此判断除SO2外,反应后气体中还含有CO2?请说明理由

    最后逸出的气体具有可燃性,推测该气体为H2 , 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 (4) 收集混合气体336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通入足量的氯水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滴加足量BaCl2溶液,生成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测得质量为2.330g。则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为。(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5. (5) 将上述混合气体直接通入BaCl2溶液,未见明显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少许浑浊,分析其中的原因
甲酸(化学式HCOOH,分子式CH2O2 , 相对分子质量46),俗名蚁酸,是最简单的羧酸,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易挥发液体。熔点为8.6 ℃,沸点100.8℃,25℃电离常数Ka=1.8×104。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1. (1) Ⅰ.用甲酸和浓硫酸制取一氧化碳

    A.     B.     C.     D.

    请说出图B中盛装碱石灰的仪器名称。用A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将甲酸与浓硫酸混合,甲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不需加热也能产生CO,其原因是

  2. (2) 如需收集CO气体,连接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3. (3) Ⅱ.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资料:ⅰ.常温下,CO与PdCl2溶液反应,有金属Pd和CO2生成,可用于检验CO;

    ⅱ.一定条件下,CO能与NaOH固体发生反应:CO+NaOH HCOONa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具有上述两个性质。

    打开k2 , F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使气囊收集到纯净的CO,以便循环使用,G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可能是,H装置的作用是

  4. (4) 现需验证E装置中CO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某同学设计下列验证方案:取少许固体产物,配置成溶液,在常温下测该溶液的pH,若pH>7,证明CO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该方案是否可行,请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5. (5) 25℃甲酸钠(H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Kh的数量级为。若向100ml 0.1mol.L-1的HCOONa溶液中加入100mL0.2mol.L-1的HCl溶液,则混合后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序为
淡黄色固体X和气体A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图片_x0020_10000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固体X的名称 ,A的化学式
  2. (2)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 (3) 写出反应②④的离子方程式:
X、Y、Z、Q、E、M六种元素中,X的原子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式为2S2 , Y的基态原子核外有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Z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通常作为示踪原子研究生物化学反应和测定文物的年代,Q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E的阳离子通常存在于硝石、明矾和草木灰中,M的原子序数比E大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EYQ4中阴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B . X、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X<Y C . ZO32-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D . MZ2仅含离子键,可用于制备乙炔
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673867846

A . 金属性:甲>乙>丁 B . 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C . 原子半径:辛>己>戊 D . 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3
对实验I~IV的实验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829557360 :产生红褐色沉淀 B . 图片_x0020_695548452 :溶液变红色 C . 图片_x0020_676499136 :产生大量气泡 D . 图片_x0020_563358897 :试管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下列证据与推理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是中学阶段常见的重要化学物质:

a.氢氧化铁胶体 b.氢氧化钠 c.溶液 d.明矾 e.氧化铝 f.稀硫酸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g.84消毒液 h.稀盐酸 i.二氧化硅 j.偏铝酸钠

请完成下列各题:

  1. (1) 属于氧化物的有(填序号,下同),能净水的有,属于盐的有
  2. (2) d的化学式是,g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3. (3) 向f中滴加几滴c,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向d溶液中加入过量b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5) 向含8.2克j的水溶液中滴入100 mL 2.0 mol/L的h,反应后分散系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填化学符号)。
黑色化合物M由两种常见的元素组成,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D是(填化学式)。
  2. (2) 根据上述信息推知,M是(填化学式)。
  3. (3) 将A通入新制氯水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为了探究温度对D和氨气反应的产物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

    操作

    E(甲组)

    F(乙组)

    I

    取少量产物,加入稀盐酸

    溶解、无气泡

    溶解,有气泡

    II

    取步骤I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无明显变化

    III

    向步骤II溶液中滴加双氧水

    红色变深

    溶液变红

    ①根据上述现象,得出实验结论:E为X3O4(X表示形成化合物M的一种元素),F为(填化学式)。

    ②乙组实验中,步骤III中溶液由无色变红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通过交流、讨论,有人认为E中除X3O4外还可能含单质X,判断的理由是

化合物X•3H2O是一种黄色晶体,X由四种元素组成。X•3H2O晶体的摩尔质量在400~500g·mol-1之间。取一定量的X•3H2O晶体完成如图转化,其中A为无色有毒气体,B、C、D是三种酸根相同的盐,B中阳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溶液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1. (1) A与E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B的化学式为
  3. (3) 单质F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验室收集气体H时,验满的方法是
  5. (5) 组成X的四种元素为,黄色晶体的化学式为
从固体废料“赤泥”(含等)中回收的可用作半导体镀层的蒸镀材料。回收过程可表示为

资料:①“熔炼”过程中,单质硅和大部分单质铁转化为熔融物分离出来:不易被C还原,且难溶于盐酸;草酸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配合物。

②常温下,分别为

  1. (1) “酸浸”时,滤渣的主要成分除了C之外,还有(填化学式)。
  2. (2) “氧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常温下“调pH”时,溶液中 , 为了除去杂质离子,应控制的pH范围是
  4. (4) “沉钪”时,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钪的沉淀率随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比的变化如图-1所示。当时,钪的沉淀率开始下降的原因是

  5. (5) 草酸钪晶体[]在加热后,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在550~850℃范围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