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知识点题库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 . 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 . 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当今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它的确立最终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包括(  )
①政局稳定程度 ②经济实力 ③科学技术 ④军事实力: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出现的根源是

A .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 . 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 C . 美苏的衰落 D . 世界政治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表明当时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 .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C . 日本崛起,成为政治大国 D . 欧共体建立,欧洲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 . 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 . 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 . 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开始走向联合 D . 冷战局面出现
欧洲联盟的形成,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它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 . 欧洲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B .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C . 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 D .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共同体
吴于廑在《世界史•现代史》中是这样阐述二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巨变的:战争的深远影响还在于它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凡自外于国际社会而闭关自守的国家便会落后;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其大者如两大阵营、三种国家及国际格局的多极化,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二战是当代世界历史巨变的决定性因素 B . 欧共体的成立使欧洲消除了战争的危险 C . 开放的市场机制开始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D . 多极化趋势包含了多样性和统一性趋势
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 . 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B . 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 . 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 D . 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2016年6月,英国公投382个投票区计票最终结果显示,51.9%的民众选择支持脱离欧盟;48.1%的民众投票反对英国脱离欧盟。这说明( )

A . 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B . 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C . 英国民众希望控制英国外交事务 D .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有学者指出:“就发达国家米说,区域化是为了确保自己在区域内的各种利益,同时借此力争在外部世界获取更多利益。就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把区域化作为将来进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更高层次的一个阶梯。”这表明区域化(    )
A . 发展势头减弱 B . 与全球化相悖 C . 符合小国利益 D . 拓展空间广阔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B . 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C . 联合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D . 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认为,中苏的合与分改变了冷战的走向。《全球通史》书中也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走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冷战世界。”这反映了(  )
A . 冷战是由中苏结盟而引发的 B . 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取决于中苏两国 C . 中美关系缓和促使冷战结束 D . 中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
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这种趋势的表现有(    )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②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③欧洲共同体形成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与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
A . 说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 . 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西方支持 C . 国际恐怖主义受到很大的遏制 D . 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下面表格是某一国际会议发展的历史(局部),这一会议的名称是(    )


日期

地点

主席

第一届

1961年

南斯拉夫

铁托

第二届

1964年

联合阿拉伯共和国

纳赛尔

第三届

1970年

赞比亚

肯尼思·卡翁达

A . 日内瓦会议 B .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 . 万隆会议 D .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新航路开辟以来,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开始,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国家的命运迥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虽然是由葡萄牙人开始的,但主要部分是由西班牙完成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行为的意义是非凡的。地理大发现使本来相互隔绝的世界各地联系起来,在东西对抗中长期处于劣势的西方从此开始对东方占据优势,并最终奴役东方。

——摘編自唐晋主编的《大国崛起》

材料二:不结盟运动于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成立,25个国家参加了其第一次会议,贝尔格莱德会议的关键政治内容是强调成员国的团结,警告超级大国不要把冷战带入第三世界当中,并呼吁所有的国家不要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文安立《全球冷战》

材料三: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金融风险高发,地缘政治更加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高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全球面临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困惑,……习.平主席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强大的感召力。

——摘自胡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大国的思想贡献》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是葡萄牙人开始的,但主要部分由西班牙完成”其中“开始”和“完成”各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当时西方奴役东方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其奉行的宗旨是什么?70年代提出了怎样的奋斗目标?它的兴起有何意义?
  3. (3) 据材料三指出习.平主席针对当前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提出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1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本质上反映了(    )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 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 D . 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61年

民主德国修建柏林墙;

首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越南抗美救国战争。

1962年

中苏论战(1962—1964)

中美洲共同市场成立。

古巴导弹危机。

1963年

国家领导人访问亚非国家,掀起了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二次建交浪潮。

非洲统一组织成立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

首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召开。

七十七国集团成立。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苏美英法签署《柏林协定》。

1972年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

苏美发表联合公报。

197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在越南、老挝恢复和平的协定签订。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961年和1967年英国两度申请加入欧共体,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拒绝,他认为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英国进入共同市场只是为了削弱共同市场。据此可知,法国拒绝英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 英国将会迅速发展超越法国 B . 欧洲一体化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C . 法国防范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D . 欧洲大陆国家之间联系更紧密
1964年6月,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日内瓦召开,77个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后发展为七十七国集团。这一现象(   )
A .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B . 有利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C . 有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D .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