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知识点题库

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依据提示,我们应该挑选的答案是

A . 上海 B . 厦门 C . 广州 D . 福州
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表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 . 拆炮台,驻军队 B . 划定使馆界 C . 外务部列六部之首 D . 承诺禁止中国人反帝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 应组,不正确的是(  )

A . 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工业 C . 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 . 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B . 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 . 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D . 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了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细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细说”中正确的是

A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 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 . 1939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D .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文中的“永久合约”指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望厦条约》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 . 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 . 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 . 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南京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意图
A . 割占香港岛 B . 赔款2100万银元 C . 协定关税 D . 领事裁判权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     )

A . 司法主权 B . 贸易主权 C . 关税主权 D . 领土主权
材料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 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 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 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两个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有历史学者说:“就某种意义而言,英国在19世纪对中国的攻击只是先前之论述暴力的翻版,因为在第一把英国枪瞄准中国人之前,中国就已经在著作中被摧毁了。”该学者强调(    )

A . 中国的物质文明落后于英国 B . 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 C .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 D . 英国主要靠软暴力打败中国
从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天气预报

1856年

1873年

1939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8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8年

A . 开辟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城市发展 B . 科学技术也是巨大的生产力 C . 上海引进西方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D . 工业革命扩展到了上海重庆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阅读材料,回答下要列要求:

材料一:“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3页。)

在誉为经济史“经典”的法国著名史家保尔·芒图著作《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本书每一页上都可能有其名字的那些城市,皆归功于大工业。”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就讲到,西方列强在中国“广设埠头,贩运百货,亦欲逞彼黠削之诡谋,隘我商民之生计。“

(曾国藩:《预筹修约事宜疏》)

1894年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例是9.7:1,1920年是3:1。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

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谈及19世纪50年代末,“其时黄河决口,江苏北境竟成泽国,人民失业,无家可归者,无虑千万,咸来上海就食”。

20世纪30年代广东因丝业衰落,约有20万女工从工厂回到农村去;浙江“城市工人大批的回乡”;江苏无锡“前赴都市工作者,今大都重返田间”;河南汜水,山西灵邱,江苏江都因农民大量返乡,多有“实感农工太多”之叹。

(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城市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对比材料一,指出近代城市化的核心驱动力应该是什么?
南京,一座江南的千年古城,有人说它既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亲历了中国近代史的终结。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A . 清政府在南京下关江面的军舰上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 . 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 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D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属于《南京条约》的是(   )
A . 开放天津 B . 协定关税 C . 开设工厂 D . 公使驻京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鸦片战争不只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迁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dem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民主化、法制化。

②工业化、市场化。

③科学化……

——摘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两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 (1) 材料一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民主化、法制化方面的具体表现。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有学者指出: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的某项特权“将‘属人优越权’推向极致,而绝对排斥‘属地’优越权,从而对被施行国构成严重侵损。”该特权指的是(   )
A . 领事裁判权 B . 协定关税权 C . 居住及租地权 D . 片面最惠国待遇
自宋之后,到明清两代的数百年间,王安石是政治史上的“失踪者”,晚清时王安石突然成为政治热点人物。王安石的“复活”,主要反映了(   )
A . 王安石个人品德 B . 晚清的国家境遇 C . 清朝需要王安石 D . 世界的主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