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 知识点题库

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 .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 .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C . 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D . 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与这首诗有关系的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科举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       
A . 巩固了西周统治 B . 改善了选官制度 C . 加强了经济交流 D . 妨碍了中外往来
利玛窦曾说:“国家主持的考试将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秀才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而进士相当于博士。”这种“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征,为世界所接纳。这种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创新篇: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妇幼创新精神。

材料一:中国古代发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一,二提到的“第五大发明”指的是什么?这种措施造成了什么影响?   

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 . 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 . 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 . 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    )
A . 保证了选官的相对公平 B .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素质 C . 严重束缚了士人思想 D .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废除,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

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他所说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于(    )
A . 隋文帝时期 B . 隋炀帝时期 C . 唐太宗时期 D . 武则天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三:

  1. (1) 运用史实解释材料一“秦王扫六合”?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唐太宗对这一制度做出了怎样的贡献?简析该制度对当时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结合材料三概况指出他的主要贡献?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分封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封建专制时代的中国,这一制度淘汰了陈规陋习,对维护封建政治统治十分有利,甚至也成了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模板。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李约瑟先生称这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

材料二: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 材料一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哪-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为什么李约瑟先生称这一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制度?根据材料说说这一制度的特点。
  3. (3) 材料三中的“本朝”是谁建立的?如何理解该朝代“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召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1. (1) 材料一所述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个少数民族?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中表格分析中国古代统治阶层中出现的重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政治原因。
  3. (3) 材料三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指的是什么?为加强对超越“汉、隋、唐、宋”疆域的有效治理,元朝统治者设置了相应的机构进行管理。请你举一例说明。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 . 促进了中外交流 B . 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 .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 巩固了国家统治
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都是从我们国家学过去的。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讲述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 (2) 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举出唐朝可以体现这种政策的一个例子。   
  3. (3) 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执政理念?请举一例史实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有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1) 写出大运河示意图中A、B、C三处城市名称及①、②两段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开通的积极作用。
  2. (2) 隋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哪一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完善这一制度?
  3. (3) 材料三中这个“伟大僧人”是谁?其弟子将他路途所见所闻记录成书,这部书名叫什么?
走进新昌历史,触摸家乡文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材料二:古代新昌地旷人稀,山深林密……一场始于东晋、唐末的人口迁移,到两宋进入一个高峰。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纷纷来此隐逸遁世,外来居民陆续迁入。……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有23000户,47767口,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有28820户,77572口。

——据《从新昌建县以来的1100多年历史看今后发展》

材料三:宋代统治者确定了以文治国,以科举取士的国策,科举成为选官最主要的途径,书院这种面向平民开放的求学机构也得以大发展。北宋天禧间(1017-1021),新昌石待旦(985-1042)创办石溪义塾,四方学子,慕名裹粮前来者不计其数。据《绍兴市志》,两宋绍兴府(称越州) 618 名进士中,新昌进士占123名,在绍兴所属8县中人口比例最少而进士最多。

——根据陈百刚、陈新宇《鼓山历史文脉简说》等

  1. (1) 写出李白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指出其诗歌的特色。
  2. (2) 根据材料二,说一说东晋至两宋人口大量迁入新昌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表现,并根据材料三分析它对新昌文化发展的影响。
“隋唐以前,没有实行科举制。但我们根本无法证明,在实行科举制以后,官吏队伍的优秀比例要比实行科举制以前大。谁也无法肯定,唐宋元明清的优秀官吏就比战国秦汉的优秀官吏多。”这句话认为(  ) 
A . 科举制对于社会的发展毫无意义 B . 科举制度提高了办事的行政效率 C . 科举制的实行是巩固统治的需要 D . 科举制的实行是选拔人才的需要
下列选项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东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B . 科举制的创立——推动教育的发展 C . 唐蕃和亲——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 . 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天子门生,在古代是指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录取者。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官制 C . 察举制 D . 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