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 知识点题库

右图为年画《教子成名》。它描绘的是古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与“考取功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       

A . 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 . 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它创立于(     )

A . 秦朝 B . 西晋 C . 隋朝 D . 唐朝

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下列史实与朝代搭配相符的是(    )

A . ①——开创科举制度 B . ②——推行崇武抑文 C . ③——戚继光抗倭 D .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这一制度初创于隋朝 ②进士科主要考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③有利于统治者笼络人才,巩固统治 ④科举考试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四:(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所说“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请回答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哪位皇帝时?他设置了什么考试科目?   
  2. (2)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材料四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如图反映的社会现象最早出现在(    )

A . 秦汉时 B . 隋唐时 C . 宋元时 D . 明清时
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           
A . 善于用人 B . 虚心纳谏 C . 科举取士 D . 勤政爱民
隋唐时期,最有利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
A . 建立军功 B . 努力耕织 C . 参加科举考试 D . 依靠门第出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搠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材料二: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材料一中,英国从中国学去的是什么考试制度?该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这种制度诞生前后,选官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该制度的发展分别做了什么贡献?   
  3. (3) 宋代时,这种制度继续发展。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4. (4)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评价。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 B . 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 C . 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 D . 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
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科举制度的推广 C . 政府打击贵族 D . 社会人口的增加
中唐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反应的历史现象的本质是(    )
A . 王导、谢安两大家族败落 B . 东晋盛行的士族制度衰落 C . 唐长安“坊”中官民杂居 D . 隋末农民起义扫荡士族势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李白

材料二:创新与发明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力量之源。统治者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不断推出新的制度和政策·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中国人民也以其东方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发明。如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发明造纸术  ③科举考试制度  ④郡县制

⑤推恩令    ⑥行省制度    ⑦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1. (1) 材料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秦王”哪一事迹?
  2.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 (3) 请将上述制度和发明创造填入相应横线上(填序号)。

    秦朝:;两汉(西汉、东汉): ;南朝:;隋唐:  ;元朝:

     
  1. (1) 统治阶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开创新的政治制度。下图所示的制度有什么特点?

  2. (2)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诗句反映的现象与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3. (3)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时出现的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生产工具一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4. (4) 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所带来的影响,请你综合下面的图表,将其补充完整。(有两个多余)

    A.民族融合  B.人口迁移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国家灭亡  E.民族战争

  5. (5) 阅读词条,完成所缺的信息。

    ★时期:

    ★改进人物:蔡伦

    ★地位:中国古代

    四大发明之一

    ★时期:南朝

    ★其他:圆周率

    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时期:东晋

    ★画家:

    ★地位:被称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时期:宋代

    ★体现:反映出

    宋代高超的

    技能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诞生于( )           
A . 隋文帝时期 B . 隋炀帝时期 C . 唐太宗时期 D . 武则天时期
有一种进步叫改革创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 没有拥有奴隶群。                             ——柏扬《中国人史纲·纪元前三世纪》

         材料三: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 

     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 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 (1) 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诸侯国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2) 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变革是什么?完成这一变革的政治家是谁?指出这一变革的历史影响。
  3. (3) 阅读材料三,列举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和汉朝在科技方面的创新成就各一项。
威尔·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写道:古代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    )
A .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B . 为读书人创造相对平等的机会 C . 为政府招募了忠心耿耿的臣子 D . 为邻国提供了可供学习的模式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四: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全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窑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比校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住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 (1) 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 (2) 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他是这么做的。
  3. (3) 材料三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4.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


【文化发展】

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所谓“大出”是指唐代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所谓“大进”是指唐代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

——张宏梅《试论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对今天的启示》

【民族交融】

唐朝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 (1) 请依次写出括号中相应的人才选拔制度或措施。
  2. (2) 运用史实来证明“大出大进”观点的合理性。
  3. (3) 材料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并举两例史实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