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题库

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设计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1. (1) 方案一:以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铜溶液.方案二:将废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投入稀硫酸.和方案一相比,方案二的优点是
  2. (2) 方案二的实验中,发现容器底部残留少量紫红色固体,再加入稀硫酸依然不溶解,该固体为
  3. (3) 方案三的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溶解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是.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体速度加快,推测可能的原因

  4. (4) 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5. (5) 方案四的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为了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铜溶液,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6. (6) 对方案四进行补充完善,设计一个既能防止污染,又能实现物料循环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含2mol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1molSO2 B . 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SO3 C .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0.5molNO气体,则转移电子数为NA D . 可用品红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鉴别 CO2和SO2 , 不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CO2和SO2
用铜屑制取硫酸铜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将铜屑放入一定浓度的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其反应原理为2Cu+O2+2H2SO4= 2CuSO4+2H2O。其中,还原剂是(填化学式),被还原的物质是(填化学式),若制备时用2 mol Cu与足量的O2和H2SO4反应,可制得mol CuSO4
氯化亚铜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石油、油脂、染料等工业。一种利用低品位铜矿(Cu2S、CuS及FeO和Fe2O3等)为原料制取CuCl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Ⅰ“浸取”前需将铜矿粉碎的目的是;“浸取”时,被氧化的元素有(填元素符号)。
  2. (2) 已知Cu2+、Mn2+、Fe3+开始生成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则步骤Ⅱ“中和”时,pH应控制的范围为

    物质

    Cu(OH)2

    Mn(OH)2

    Fe(OH)3

    开始沉淀pH

    4.7

    8.3

    1.2

    完全沉淀pH

    6.7

    9.8

    3.2

    已知25℃时Ksp(MnCO3)=2.4×10—11、离子浓度为1.0×105mol/L时即完全沉淀,步骤Ⅲ中Mn2+完全沉淀时c(CO32—)=

  3. (3) 步骤IV加热“蒸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步骤V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其中盐酸需过量,其原因是
  5. (5) 步骤Ⅶ获得CuCl晶体需经过滤、洗涤、干燥。洗涤时,常有无水乙醇代替蒸馏水做洗涤剂的优点是(写一点)。
 I.回答下列问题:

  1. (1) 欲量取20.00 mL KMnO4酸性溶液,应选用的仪器是
  2. (2) 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
  3. (3) 在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次。
  4. (4) II.氢氧化铜是一种常用试剂。例如,利用新制氢氧化铜验证醛类物质的还原性。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配制。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铜悬浊液的操作方法:在试管里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2 mL,滴入2%的硫酸铜溶液4~6滴,振荡即成。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5. (5) 下面是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从不同层面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小组甲:对教材实验结论“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是Cu2O”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是氧化亚铜。为了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研究,提出猜想:

    查阅资料:①氧化亚铜属于碱性氧化物;②+1价的铜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2价的铜离子和单质铜;③在空气中灼烧氧化亚铜生成氧化铜。

    设计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方案3:称取红色沉淀a 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里冷却,再称量,反复多次至固体恒重,称得质量为b g,比较ab关系。

    方案4:取该红色固体沉淀装入试管里,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银白色银析出。

    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

  6. (6) 研究性学习小组乙针对甲的质疑,设计新的探究方案,装置如下图所示。

    你认为要测定上述红色沉淀成分必须测定下列哪些物理量(只填序号):

    ①通入氢气体积;②反应前,红色沉淀 + 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 + 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④实验前,干燥管质量;⑤硬质玻璃管质量;⑥锌粒质量;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⑧实验后,干燥管质量。

  7. (7) 研究性学习小组丙上网查阅新闻得知:“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绿色化学的科学家”。绿色化学强调对环境友好,实现零排放。“变废为宝”符合绿色化学要求。他们收集上述红色沉淀制备化学试剂:蓝矾。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方案:
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420853415

A . 相对于途径①,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B . Y在反应中起到还原剂的作用 C . 将CuSO4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制得胆矾晶体 D . CuSO4在1100℃分解所得气体X可能是SO2和SO3的混合气体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①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②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溶液的颜色没有变化

③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④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A . B . C . D .
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用图甲装置制备干燥的氨气 B . 用乙装置收集并测量 Cu 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及体积 C . 用图丙装置除去 CO2 中含有的少量 HCl D . 用图丁装置制取并收集 SO2
氯化铜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做有机合成催化剂。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用还原铜粉和氯气来制备氯化铜,已知:氯化铜容易潮解。

图片_x0020_100032

  1. (1) 配平A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KMnO4+HCl(浓) =KCl+MnCl2 + Cl2↑+ H2O,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
  2. (2) B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中的试剂是。E装置的作用是
  3. (3) F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当Cl2排尽空气后,加热D,装置D中的现象是
  5. (5) 某同学用不纯的铜粉(含少量铁粉)进行实验。铜粉和铁粉完全反应后,取少量产物于一洁净的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填试剂),出现(填现象),则证明产物中含有 FeCl3
  6. (6) 用15.8 g KMnO4固体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被氧化的HCl是mol。
            
  1. (1) 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的方程式,并在方程式上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取少量H2O2于试管中,滴加FeCl2溶液,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H2O2 +_Fe2++_OH-=_Fe(OH)3,该反应中H2O2表现了性(填“氧化”或“还原”)。
  2. (2) 工业制CuSO4时,不是直接用铜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而是将铜丝浸入稀硫酸中,再不断由容器下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

    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这样做的好处是①
  4. (4) 实验室常用浓硝酸与铜反应制备二氧化氮,离子方程式是。若有1.5molCu参加反应,则mol硝酸作氧化剂,转移 mol电子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并收集一瓶反应产生的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与12mL 18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仍发现烧瓶中有铜剩余。

  1. (1) 为防止空气污染,请补画右图虚框中的实验装置,并注明所需要的试剂名称
  2. (2) 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该小组认为铜片未完全溶解,则瓶中可能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其原因是
  4. (4) 为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 . 铁粉 B . BaCl2溶液 C . 银粉 D . Na2CO3溶液
某同学对教材中铜与浓硫酸的实验作出如下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图片_x0020_1699747242

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试剂,关闭旋塞E,加热A,观察C中溶液颜色变化;

③将铜丝上提离开液面,停止加热。

  1. (1) 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 (2) 装置A的名称是,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D中所盛药品是
  3. (3)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验后,拆除装置前,为避免有害气体的泄漏,应当采取的操作是
  5. (5) 实验后装置A中有白色固体产生,将装置A中固液混合物缓慢转移至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不可直接向装置A中加水的原因是
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和进步有着巨大贡献,对下列描述所作的解释或说明正确的是(    )

选项

描述

解释或说明

A

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

能溶解银的“硇水”可能为硝酸

B

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为盐

“煮海为盐”涉及蒸发结晶

C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曾青的蓝色来自

D

丹砂烧之成水银

金属均可用热分解法冶炼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溶液中加入数滴 溶液

若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则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逆移

B

探究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情况

取5 g动物脂肪,加入适量95%乙醇,加入6 mL 40%氢氧化钠溶液,微热。一段时间后取清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

若出现绛蓝色,则油脂发生水解

C

检验铜和浓硫酸反应之后是否有酸剩余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依次加入盐酸和 溶液

若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剩余

D

验证乙醇脱水生成乙烯

在试管中加入 并注入4 mL 95%乙醇,加热。将气体产物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生成乙烯

A . A   B . B   C . C   D . D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高锰酸钾与铜的反应,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一

现象

酸性溶液

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由铜片向外侧依次呈现:

A区澄清且几乎无色;

B区底部覆盖棕黑色固体;

C区澄清且紫色变浅

资料:a. 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b. 为粉红色沉淀、溶于强酸; 为黑色沉淀、不溶于强酸

  1. (1) 被氧化成,依据是
  2. (2) 为探究 的还原产物,取A区中溶液(填操作和现象),证明有 生成。
  3. (3) A区中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 (4) 经检验,B区的棕黑色固体是 ,从溶液中离子扩散的角度,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B区和C区中的现象:
  5. (5) 小组同学又进行了以下定量实验:

    实验一

    现象

    酸性溶液

    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减少了0.02g,溶液中无固体析出、溶液紫色变浅

    通过计算,分析溶液紫色变浅而未完全褪色的原因:

三星堆两次考古挖掘举世震惊,二号祭祀坑出土商代的铜人铜像填补了我国考古学、青铜文化、青铜艺术史上的诸多空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铜像表面的铜绿[ ]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B . 测定出土文物年代的 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C . X射线衍射法可对青铜器微观晶体结构进行分析 D . 青铜器的出土表明我国商代已经掌握冶炼铜技术
将CuO和Fe2O3的混合物ag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混合物中加入2mol/L的硫酸溶液50mL,恰好完全溶解。将另一份混合物在过量的CO气流中加热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bg。求:
  1. (1) 硫酸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为mol。
  2. (2) b=g。(用a表示此小题需写出解题过程)
某矿渣的成分为Cu2O、Fe2O2、FeO、SiO2 , 工业上用该矿渣获取铜和胆矾的操作流程如图:

已知:①

②部分阳离了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

沉淀物

Cu(OH)2

Fe(OH)3

Fe(OH)2

开始沉淀pH

5.4

2.7

5.8

沉淀完全pH

6.7

3.7

8.8

  1. (1) 为了加快反应1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任写1条)。
  2. (2) 固体混合物A中的成分是
  3. (3) 反应1完成后,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填离子符号)。
  4. (4) 用NaClO除能调节溶液pH外,还能起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 (5) 沉淀B为Fe(OH)3 , 此时溶液中含有C(Fe3+)的浓度为mol/L(已知:Ksp(Fe(OH)3)=4.0×10-38)。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 NH3→NO B . Al2O3→Al(OH)3 C . SiO2→H2SiO3 D . Cu→Cu(OH)2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