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题库

下列物质久置于敞口容器中,不易变质的是(  )

A . 次氯酸 B . 金属钠 C . 氯化钠 D . 氧化钙
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下列溶液,最终有沉淀生成的是(   )
A . CaCl2溶液 B . Na2SiO3溶液 C . Ca(ClO)2的溶液 D . 饱和Na2CO3溶液
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熔沸点都逐渐降低 B . 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 C . 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 . 溴单质与H2的反应比碘单质与H2的反应更剧烈
二氧化氯(ClO2)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
  1. (1) 工业上制备ClO2的反应原理常采用:2NaClO3+4HCl=2ClO2↑+Cl2↑+2H2O+2NaCl.

    ①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填序号).

    A.只有还原性   B.还原性和酸性   C.只有氧化性   D.氧化性和酸性

    ②若上述反应中产生0.1mol ClO2 , 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 (2) 目前已开发出用电解法制取ClO2的新工艺.

    ①如图示意用石墨做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 . 写出阳极产生ClO2的电极反应式:

    ②电解一段时间,当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12mL(标准状况)时,停止电解.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阴极区pH增大的原因

  3. (3) ClO2对污水中Fe2+、Mn2+、S2和CN等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某工厂污水中含CN a mg/L,现用ClO2将CN氧化,只生成两种气体,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处理100m3这种污水,至少需要ClO2mol.
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I

陈述Ⅱ

A

铝比铁活泼

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

B

HClO具有强氧化性

HClO有杀菌消毒作用

C

与水反应时,钠浮在水面上

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D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浓硝酸能和浓氨水反应产生白烟

A . A   B . B   C . C   D . D
炼金废水中所含CN有剧毒,其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还原性介于I与Br之间,HCN为弱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CN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 B . CN可被Cl2氧化成(CN)28 C . 在水溶液中(CN)2可被F还原 D . HCN的电子式为
“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 (1) 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2. (2) 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写物质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4. (4) 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硝酸具有还原性 B .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 . 次氯酸是一种强酸 D . 钠的焰色为浅紫色
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 。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 :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 物质的量之比为:(已知还原性:I>Fe2 >Br>Cl)()
A . 9 :1    B . 6 :2    C . 7 :3    D . 7 :4
工业以浓缩海水为原料提取溴的部分过程如下:

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上述过程设计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所有橡胶制品均已被保护,夹持装置已略去):

  1. (1) 实验开始时,A装置中不通热空气,先通入a气体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 (2) A装置中通入a气体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改通热空气。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
  3. (3) 反应过程中,B装置中Br2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C装置的作用是
  5. (5) 该小组同学向反应后B装置的溶液中通入氯气,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液。

    ①一位同学根据溴的沸点是59℃,提出采用方法从该混合液中分离出溴单质。

    ②另一位同学向该混合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后放出下层液体,这种方法是

  6. (6) 某同学提出证明反应后B装置的溶液中含有溴离子的实验方案是:取出少量溶液,先加入过量新制氯水,再加入KI淀粉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该方案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Br2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设计了如下装置简图:

图片_x0020_100019  

  1. (1) 装置B直形冷凝管进水方向(填“Ⅱ”或“Ⅲ”),装置D的名称是
  2. (2) 在A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工业溴和2小片碎瓷片,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 (3) 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是
  4. (4) 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
  5. (5) 装置C的作用:。装置D的作用是
  6. (6) 提纯液溴也要用到分液操作,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用CCl4提取溴时,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卤素单质的性质按 的顺序依次增强的是(    )
A . 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 B . 非金属活泼性的强弱 C . 对应离子的还原性 D . 氢化物的稳定性
工业上常用如下的方法从海水中提溴:

图片_x0020_169968998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Cl2+2Br→Br2+2Cl B . 物质X为HBrO C . 步骤②③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D . 步骤②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微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淀粉遇单质碘变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 B . 途径Ⅱ中若生成1mol I2 , 消耗4mol NaHSO3 C . 一定条件下,I与IO3反应可能生成I2 D . 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 , 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不一定变为蓝色
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并检测到有硫酸钠生成。下列叙述中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A . 氧化性:HClO>I2>SO B . 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HClO氧化为I2 , I2遇淀粉变蓝 C . 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 D . 若将足量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
下图是氯气的制备以及氯、溴、碘的非金属性比较实验,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装置D的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2不能与NaCl溶液反应置换出氯气 B . 装置B中可盛放水吸收氯气中的HCl气体 C . 装置E下层呈现紫红色 D . 装置E中有机试剂层呈现紫红色,能说明非金属性Br>I
化工产品中,含氯物质众多,其用途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为氯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缺失的类别A为、物质B为(填化学式)。

  2. (2) 电石渣[主要成分为 ]是氯碱工业中的废料,某同学在实验室以电石渣为原料制取 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易溶于水。

    ①工业生产电石的反应为 ,该反应中还原剂为

    ②流程中“制 ”的化学方程式为;“转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上述流程中所用 是用 与浓盐酸反应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其中盐酸体现的性质为性和性。下列发生装置可用于上述方法制备 的是(填字母)。

工业上可用活性炭吸附法提取废水中的碘,其流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工业上可用热空气吹出是利用单质碘易挥发的性质 B . 用活性炭吸附生成的单质碘的目的是富集单质碘 C . 向废水中加入并调节 , 离子方程式为 D . 取洗脱后的溶液检验的方法是直接加入少量稀硝酸和淀粉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科学预防新冠肺炎,提倡佩戴口罩、勤洗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制作口罩的聚丙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 75%酒精的消毒效果比95%酒精好 C . 提倡用84消毒液洗手 D . 经常保持室内通风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如图所示的流程进行了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灼烧前要用水将海带洗净 B . 步骤③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C . 灼烧后的灰烬中,碘元素以I-的形式存在 D . 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