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知识点题库

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先秦百家学派的起源:“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这段史料

A . 是关于先秦诸子起源最真实的记载 B . 证明先秦各学派的创始人都曾经在政府为官 C . 说明先秦时期的学术文化曾被贵族垄断 D . 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完全服务于政治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

A . 百家争鸣 B . 独尊儒术 C . 维新变法 D . 五四运动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他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他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 儒、道、墨、法 B . 墨、儒、法、道 C . 法、儒、道、墨 D . 道、法、墨、儒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⑤“天下为主,君为客”   (   )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⑤
考古学者在德国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信息解读最正确的是(   )

A . 当时政府重视对外宣扬中华文化 B . 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 . 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 . 《论语》在欧洲曾以多种语言流传
在古代孔子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现在党和政府提倡“以德治国”,说明(    )

A . 无论任何时代,我们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 . 对传统儒学我们应该批判性地加以继承 C . 从古至今孔子的思想始终是中国的主导思想 D . 治理国家的方法是德治胜过法治
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但从挂一漏万的历代农民起义残存材料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倒是与墨子思想有一脉相承相通之处。下列农民起义的口号中未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

A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 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C . 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 D .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

A . 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 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严格管理 C . 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 . 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韩非子的老师荀子主张,上天降生百姓不是为了伺候君主的,相反,上天立下君主是为了人民。这一主张体现了(    )

A . 法治思想 B . 礼治思想 C . 仁政思想 D . 民本思想
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现象始于(    )

A . 秦代 B . 汉代 C . 唐代 D . 宋代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蔚然大宗 C . 孔子思想与道、法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 儒家思想大一统局面形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氏族训

敦孝弟:孝弟为百行之首,凡为人子弟者不可忍灭天性,兹我族子孙,宜敦孝弟于一家。

睦亲族:宗族为万年所同,虽分房系支派,实源同一脉。

和乡邻:乡邻同井而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不可相残相斗,视异姓同骨肉之亲。

明礼让:礼让为处世之道,应提倡谦逊之风。

务本业:士农工贾,各有其业,业精于勤,荒于嬉,凡务其业者,宜自食其力,切勿闲游于度。

端士品:士为名之首,为官者要明礼义,隆其名,贵有其实,若荡检逾闲,不求上进,后悔莫及。

隆师道:师道为教化之源,尊师重道,正以崇其教也,宜尊之崇之。

修坟墓:坟墓为藏祖先魂骸,要常整修、祭扫。

戒犯讳:子孙择名时,不得择父兄叔伯之名。

戒争讼:争讼非立身保家之道,争必有失,祸从口出,宜忍让,勿导致亡身及倾家荡产之悔。

戒赌博:赌非人生正业,一入赌场,百业俱废,人格亦轻,宜守本分,切勿贪财,害累终身。

戒淫恶:淫是万恶之源,宜检身防过,免损名节。

戒犯上:不得以卑凌尊,以下犯上,宜尊长敬老。

戒轻谱:家谱是一家一族之宝,应爱惜珍藏,以传后世,详悉源流,查考世系。

——《中国家族选》

阅读材料,提取出有关传统伦理的信息,并分析其历史影响。(说明:可提取一条或多条传统伦理的信息,辩证分析)

《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

A . 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 . 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 . 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 . 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②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③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

④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家对生死有过如下见解:“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赋也。安时面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下列所述政治主张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
A .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B .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C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D .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  )
A . 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B . “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 C . 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 D . 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
《春秋》重灾异,孔子也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强调“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但英国学者李约瑟却盛赞儒家思想基本是重理性的,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这主要是因为(    )
A . 孔子所说的天指的是自然规律 B . 儒家讲究仁德倡导以民为本 C . 儒家重人事重入世而敬远鬼神 D . 儒家对佛道等宗教坚决抵制
与墨子提出的“兼爱、事鬼、非乐、非命、节葬”等主张最有可能形成互相诘难、批驳局面的思想学派是(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法家 D . 阴阳家
孔子日:“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这表明孔子主张(   )
A . 省刑慎刑 B . 先礼后刑 C . 废除刑法 D . 刑罚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