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知识点题库

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 . 孟子 B . 韩非子 C . 墨子 D . 荀子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 .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 三种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观察下图,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图中子路等人所侍奉的“圣”是指

A . 孔子 B . 孟子 C . 荀子 D . 董仲舒
苏格拉底提出的“善” 和“人”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思想较接近(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兵家

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 ”其铭文内容有助于(   )

①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    ②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
③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    ④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源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图是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图案。它们传递出丰富的和谐主题。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

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时说:“我没有宗教信仰。”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这件事情说明(  )

A . 外国人一直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 B . 中国以外的世界,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 C . 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 D . 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其中儒家思想(   )

A . 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B . 提供了无为的哲学思想 C . 提供了积极进取和改革精神 D . 提供了民主思想
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 . 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 . 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 . 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 . 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反映的是(   )

A . 儒家的忠孝思想 B . 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C . 墨家的“兼爱”“非攻” D . 法家的君臣名分思想
法国艺术史家丹纳在《艺本哲学》中谈到:“自然界有它的气,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他的变化决定了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下列“气候”与“艺术”相对应正确的是(    )

①百家争鸣           书法艺术兴起

②宋明理学           文人山水画兴盛

③自由民主思想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④文艺复兴           现代派艺术出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墨子是我国倡导功利主义思想的第一人。他所指的功利涵盖了利己、利人、利天下三个层面的含义,是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他对人们求利动机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认为“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墨子又强调利己的实现存在于利人之中,所以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他要求人们消除自私,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自我。墨子实现其功利目标的方式是“控欲”,对老百姓来说,只需要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即可;对统治者来说,墨子认为要“非乐”“节葬”“节用”。墨子还提出了一种对他们是否严格要求自己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天志”“明鬼”,警告老百姓和统治者要遵循“控欲”,否则会受到外部力量的惩罚。战国时墨家与儒家同为“世之显学”,但“汉代以后儒家独尊,墨家则几为绝学”。——摘编自糜海波《中西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与启迪》等

材料二:18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边沁(1748—1832)提出了功利主义学说,他认为追求快乐或避免痛苦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加总,判断行为好与坏要看该行为的后果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肯定了个人利益的至上性,“不了解个人利益是什么,而奢谈社会利益,是无益的。”边沁提倡利他,但反对个人应当为他人利益或社会幸福牺牲个人利益,边沁认为利他不过是利己的手段而已,人们之所以利他是出于利己的动机,以此实现人己两利。在实现功利的手段上,边沁主张享乐主义,鼓励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当每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整个社会的利益也就增加了。受西方民主法治传统的影响,边沁强调立法和政治参与,“功利原则承认这一被支配地位,把它当作旨在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边沁功利主义经过约翰·穆勒、大卫-李嘉图的修正和扩张,成为了国家政策的最主要的元素,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摘编自钱磊《边沁功利主义法律观产生的历史土壤及其影响》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墨子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墨子与边沁两人功利主义思想不同命运的原因。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A . 孟子 B . 韩非子 C . 黄宗羲 D . 荀子
中国文明历经千百年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部思想不断走向解放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四: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 (1) “轴心时代”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体吻合。请列举春秋时期中国杰出的思想家。
  2. (2) 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 (3) 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材料四中要求“全盘西化”指什么事件?你认为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 . 诸侯争霸,各种治国观点涌现 C . 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 . 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材料对“刑德”的释读说明(    )
A . 儒家重视德治 B . 法家主张刑德并用 C .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D . 墨家反对君主专制
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 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 . 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C . 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D . 阴阳家最受欢迎
李冰修建都江堰,“破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千丈,以石实之,累而壅水”。“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留下了“深淘滩,低作堰”“逢正抽心,遇角堆截弯”的治水箴言。这反映了()
A . 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秦汉各地农田水利系统成熟 C . 春秋时期的李冰是水利工程专家 D . 古人“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
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远古必不如当今,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该学派是(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
A . 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 . 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 C . 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 .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