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题库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 . 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 . 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 . 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 .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读者对象的刊物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反映了变革、求进的诉求,这里的“变”主要是

A . 变革教育制度 B . 变革政治制度 C . 变革思想观念 D .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哪一项观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 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 B .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C .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 .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B . 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C . 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D . 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  )
①魏源 ②光绪帝 ③赵三多 ④陈独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A . 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B . 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 . 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 . 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

A . 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 . 思想较为保守落后 C . 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D . 主张改造儒家思想
“少看或不看中国书……把线装书扔入厕所去”“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这些言论应该出现在(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 戊戌变法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重大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与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由此可知这些新知识分子(    )

A . 推动中国实现了社会转型 B .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 . 思想体现了批判继承与引介相结合的特点 D . 全盘学习西方文化
19世纪末《天演论》被介绍到中国后,曾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而到五四运动之后,进化论思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调侃和奚落。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世界大战暴露出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特性 B . 进化论观点被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所否定 C . 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有很强的排斥性 D . 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
中国近代某一时期,“一大批文化史上的名家,以报纸、杂质为主要阵营,通过小说、杂文、评述等形式批判传统、为比中西文化优劣,使接收西学的社会阶层进一步扩大”。这一局面的出现(    )

A . 使中国社会实现了转制 B . 使民众信仰发生根本变化 C . 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D . 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

A . 戊戌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C . 民主革命运动已形成广泛的社会风潮 D . 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划线部分应填入(    )
A . 民主 B . 科学 C . 法制 D . 道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辜鸿铭.1857年出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字汤生,号立诚.彼称为“清末怪态”。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是教英国文学的教员.却头戴红项瓜皮小帽.身穿长袍马褂.脚登双梁中式鞋。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辛亥革命以后反而蓄发留辫,整个一位“前清遗民”。他精通10余种外语,发音之纯正.连该语种国人也感到惊讶,.他还从19世纪80年代起.花了20年时间.把中国古典十三经中的十部翻译成英文.然而平时讲课和谈话.张口就是“子曰诗云”。他喝洋墨水最多.1870年前后,即13岁就出国留学. 1885年正式回国,自称是“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然而回国以后却变为思想最“守旧”的卫道士,他反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力主尊孔读经,公然说:.“现在社会大乱,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君主”。他十分热悉西方文明,然而却从中得出结论:“欧洲人所热切希望并极力去实现的民主主义文明.就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东西”,他狂热地赞美中国封建社会“落后丑恶的东西,如一夫多妻制、纳妾现象、女人缠足等。

——踢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

  1. (1) 根据材料.分析“清末怪杰” 辜鸿铭的“怪”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辜鸿铭的行为与思想主张?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清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实业救国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A . 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创业立业 B . 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C . 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建设国家 D . 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创业立业
蔡元培曾指出:“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如墨子的名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名学的胡适君,不能看得十分透彻,就是证据。”这表明蔡元培( )
A . 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B . 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C . 不赞成胡适研究西方学术 D . 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胡适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走向》系列演讲中,开篇即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后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有“使人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的“三个突出特征”:

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时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很奇怪,这场运动是由既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又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探索方法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

——据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近代中国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位思想家是(   )
A . 林则徐 B . 康有为 C . 孙中山 D . 陈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