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题库

陈独秀在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认为的“变”主要是指

A . 变革思想观念 B . 变革政治制度 C . 变革教育制度 D . 变革经济制度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 . 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 .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 . 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 .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A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 .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新文化运动提出科学的口号,认为“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尊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据此可知其核心作用是

A . 反对封建迷信 B . 维护民主共和 C . 思想启蒙 D . 宣传社会主义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 . 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 .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部分时期我国派遣国外留学生分类统计表

分类

时间

派遣的国家

派遣方式

学习科类

人数

A

1900年—1919年

欧美、日本

自费为主

理工、政法类为主

两万余人

B

1920年—1937年

欧美、日本、苏联

自费为主

理工、政法类为主

人数不详

C

1938年—1949年

欧美、苏联

自费为主

理工、政法类为主

人数不详

D

1950年—1965年

苏联

公费

理工类为主

1.6万

E

1972年—1978年

欧美、日本

公费

理工类为主

1.5万

F

1979年—2011年

遍及全球大多数国家

自费为主

理工类为主

224万

从表格中提取不同阶段我国派遣国外留学生前后变化的四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胡适仍然抨击国民党思想体系的传统主义成分,号召把科学才智用于国家管理,提倡立宪制度和公民权利。这反映出(    )

A . 民主思想在当时中国仍步履维艰 B . 胡适对国民政府思想改革表示不满 C . 胡适坚决捍卫民主、科学的思想 D . 国民党仍然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 . 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 . 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 . 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 .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897年,湖南的《湘学报》创刊,该刊更多地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对西方富国强兵的实学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康梁改制说的兴趣。这反映出(    )

A . 湖南学界、政界视野渐开 B . 维新变法运动在湘遭遇挫折 C . 湖湘学派排斥政治近代化 D . 湖南已开始有人开眼看世界
《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

A . 进行社会改良 B . 推翻君主专制 C . 开展民众启蒙 D . 发起国民革命
“凡举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尊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该文最有可能刊登在(  )

A . 《时务报》 B . 《中外纪闻》 C . 《民报》 D . 《青年杂志》
有人认为:“汲取欧洲文明,必须……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这一主张(    )
A . 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本一致 B . 符合解决问题的循序渐进原则 C . 指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途径 D . 表明知识分子关注民众的呼声
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后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主张(    )
A . 批到孔孟的愚民政策 B . 动员民众关心国家大事 C . 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 D . 自由自治的国民政治
“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    )
A . 进行维新变法 B . 发动武昌起义 C . 宣传实业救国 D . 掀起新文化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江Z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
  2. (2)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近代西方思想家鼓励各种社会团体结党营私、互相制衡,以此减少权力的滥用。晚清学者在介绍西方政治理论时却强调广开言路、通上下之情、臣民一体、全国团结与整合。这种差别说明近代中国(  )
A . 皇权思想没有任何改变 B . 解决民族危机成为迫切任务 C . 各种政治力量更为团结 D . 保留君主制度符合时代需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也导致了空前未有的信仰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朝野上下的守旧势力在“尊孔”的旗帜下力图重建新的信仰和道德秩序。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组织孔教会,发起了国教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孔教会与张勋复辟帝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

——摘编自左玉河《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与尊孔思潮》

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在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上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在理论舞台上唯理论和经验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是它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自然科学寻找可靠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也导致人类心灵的堕落和生存价值的缺失。对工业文明中出现的道德沦丧和自我迷惘等种种社会危机,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一切后果都是和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并由此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

——摘编自王晶亮《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意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
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
A . 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B . 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 C . “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 D . 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1. (1) 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2. (2) 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在方式上的区别。你怎么看待材料三中的现象?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
有学者提出“新文化运动至少在其发展初期,只是上一阶段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的历史工作的继续。”以下内容贴近该学者观点的是:他们都在(    )
A . 倡导共和 B . 改良文学 C . 打倒孔教 D . 开启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