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促反应的原理 知识点题库

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 . 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 C . 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 . 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 . 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 .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 .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放入活细胞中 B . 醋酸菌体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C . 酶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 D . 酵母菌的线粒体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酶促反应的速率与底物的浓度有关.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 . 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 B . 降低了反应物分子所需要的活化能 C . 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 . 减少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
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无机催化剂不能 B . 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 在人体激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的ATP含量会显著下降 D .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消耗水
下列关于酶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发挥作用 B .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D . 酶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 . 显著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 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 . 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 . 酶提供了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如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A . B . C . D .
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而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图为某同学所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A一定是蛋白质,因为A是酶 B . 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A表示酶,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C . 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 D . 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
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中,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
A . 利用果胶酶去除水果细胞壁中的某些成分从而提高出汁率 B . 通过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 . 淀粉酶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紫色 D . 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B . 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ATP合成酶 C . 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D . 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
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
A . 温度升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 B . 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轵化叛的分解速率 C . 鸟胃中的肉块消失 D . 滴加新鲜肝脏研磨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解读下面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甲图中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填“上移”或“下移”)。
  2. (2) 乙图中160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3. (3) 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丙图曲线:

    ①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则曲线上b点的生物学意义是

    ②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制约曲线增加的原因是

  4. (4) 若该酶是胃蛋白酶,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将,原因是: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激素、抗体和 tRNA 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 B . 胃蛋白酶可降低胃消化蛋白质时所需的活化能 C . 蓝藻和黑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两者含有的色素种类相同 D . 生物膜系统为硝化细菌的高效代谢提供结构基础
几丁质(一种多糖)是昆虫外骨骼的重要成分,几丁质的催化降解主要依赖于N-乙酰-β-D 葡萄糖苷酶(NAGase)的作用,温度、pH 和NAGase 催化水解产物对 NAGase 活力的影响如图 1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NAGase 的成分最可能是,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从 90℃降到最适温度过程中,它的活性(变大、变小、基本不变)。
  2. (2) NAGase 通过和几丁质结合,形成酶—几丁质复合物,从而,加快反应进行。几丁质水解后的产物葡萄糖、半乳糖、蔗糖对 NaGase 的催化活力均有(抑制,促进)作用,其中作用最强的是
  3. (3) 研究发现精氨酸能降低 NAGase 的催化效率,如图 2 是降低酶活力的两个模型,判断精氨酸降低NAGase 活力类型的方法是在研究实验中加入精氨酸,同时不断提高底物浓度,如果NAGase的催化效率(能、不能)提高,则属于模型A。

将刚采摘的新鲜甜玉米立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5分钟,可较好地保持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
A . 提高淀粉酶的活性 B . 降低淀粉酶的活性
C . 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的结构 D . 使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失活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如下图甲图所示。图乙中a、b、c为同一酶促反应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速率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较为相似 B . 若a组为该反应的最适温度条件,则b组温度应低于a组 C . a组反应速率高于b,可能与a组实验设置为最适pH有关 D . c组反应速率低于b,可能与c组加入了其他类型抑制剂有关
研究者进行两项乳糖水解反原实验,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酶作用于10%的乳糖溶液, 实验二选用的实验一的某一酶浓度为条件,用不同浓度的乳糖溶液进行实验。两项实验反应体系的体积相同且相对反应速率的基准一致,结果见表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表1不同酶浓度下乳糖水解相对反应速率

组别

酶浓度/%

相对反应速率

1

0

0

2

1

25

3

2

50

4

4

100

表2不同乳糖浓度下乳糖水解相对反应速率

组别

乳糖浓度/%

相对反应速率

1

0

0

2

5

25

3

10

50

4

20

65

A . 该实验的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 B . 实验一若改用20%的乳糖溶液,则组别3的相对反应速率为100 C . 实验二组别4中乳糖水解增速变缓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有限 D . 比较实验一与实验二可知,实验二中的酶浓度为2%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B .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C . 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 D . 酶具有催化作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