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3)2013·()2013; 答案:原式=-1方山子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20分)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欤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纵马奔驰 2.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余既耸然异之凌万顷之茫然 C.晚乃遁于光黄间不拘于时 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 3.请选出下面四组中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3分)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官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佯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本文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5.请用“/”给文中曲线部分的句子断句。(2分)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共6分,每小题3分)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2)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数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