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 知识点题库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 (1) 如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

    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2. (2)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变化.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 (3) 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②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图中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B . 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C . 图甲中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 . 图乙比图甲环保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装置A处玻璃管中盛放木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I.打开K,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II.…

III.打开K,通入氧气,观察现象:

IV.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1. (1) 步骤II的具体操作是,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通过步骤(填序号),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3)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二:装置A处玻璃管中盛放氧化铜,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4. (4) 能证明一氧化碳其有还原性的现象是

  5. (5) 该实验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 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 . 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 . 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的热水只是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B . 图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 . 图甲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 . 图甲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是化学物质,请问:
  1. (1) 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填字母序号);

  2. (2) 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性,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3. (3) 东部城市部分家庭厨房中的“柴”将被“西气东输”工程送来的“天然气”所替代,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4. (4) 厨房的油锅不慎着火,应采取的措施是
  5. (5) 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填“元素”或“分子”),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6. (6) 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 塑料保鲜膜 B . 橡胶手套 C . 棉布围裙
  7. (7) 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的功能;
  8. (8) 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A中的实验现象是
  2. (2) 从B实验能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
  3. (3) C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过程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点)。
  4. (4) 通过D实验对CO2气体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得到结论:物理性质(填一条即可),化学性质(填一条即可)。
  5. (5) E实验浓硫酸的稀释实验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
  6. (6) F电解水实验中,在水中加入硫酸钠的作用是,X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 .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 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 . 把红磷改为蜡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 把铜片换成隔热塑料片,探究燃烧条件 C . 用量筒代替烧杯,直接稀释溶液 D . 用生日小蜡烛代替粗蜡烛,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 .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 .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 .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以前很多浴池用煤球给水加热,现在用煤做成蜂窝状,目的是(   )
A . 降低煤的着火点    B . 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C . 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D .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 . 柴禾是可燃物 B . 散热的速度快 C . 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 . 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二是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465573724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 图片_x0020_1765774890 燃烧条件模型 C . 图片_x0020_68730378 物质的分类 D . 图片_x0020_1441410932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
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图片_x0020_151192166

  1. (1) 挤压左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挤压右滴定管并微热烧管,燃烧管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 (2) 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神秘岛》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被困在南军城中的几个北方人乘氢气球逃脱之后,飘落到“林肯岛”上求生的故事。请根据他们的生活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两片怀表上的玻璃合在一起,中部灌满水,边缘用泥粘合,制成凸透镜;用透镜集聚太阳光照射下列物质,可以燃烧的是(填字母); 

    A 晒干的草

    B 贝壳

    C 赤铁矿石

  2. (2) 氢气球能够漂浮在空中,主要利用其的性质;
  3. (3) 在岛上他们捕鱼为生,鱼肉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
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80℃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 处的白磷燃烧。a与 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2的目的是。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理论上液面约上升到刻度处时停止。
  3. (3) 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天平指针(填“偏左”、“偏右”或“不偏转”)。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 . 烛火用扇子一扇即灭,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C . 图a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D . 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双球管”进行化学实验。(夹持仪器未画出)

  1. (1) 甲组用图1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步骤Ⅰ、挤压滴管A,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00℃,观察现象。

    步骤Ⅱ、停止加热燃烧管,待燃烧管温度降至80℃,挤压滴管B,观察现象。

    ①步骤Ⅰ中双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证明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2. (2) 乙组用图2装置完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处的实验现象是;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应在a处放置

    ②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风助火势——提供充足的氧气 B . 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C .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D . 钻木取火——降低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