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知识点题库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例:

史料

推论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一《左传》

材料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均摘自《论语》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亡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1. (1) 根据材料一,你获得的历史推论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孔子作一概括性评价?
  3. (3)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请引用材料三原话,说明其主要原因。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改革措施。试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根据下图判断与其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如下图所示“中华第一鼎”,因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近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它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鼎建造的时代应该是(  )

A . 尧舜禹时期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战国时期
商鞅辅佐秦孝公时期,某平民辛劳耕作,生产了许多粮食和布帛。按法令,他可以(    )
A . 免除徭役 B . 授予爵位 C . 授予田宅 D . 免除赋税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
A .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 . 分封制的瓦解 C . 战争的频繁 D . 兴修水利
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是哪个城市(    )
A . 贵州 B . 云南 C . 成都 D . 重庆
如下图甲骨文采用了最原始的会意造字方法。

揭示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任务之一。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修筑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B . 商鞅变法——战国后期秦国实力最强 C . 长平之战——秦朝灭亡 D . 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道家学派的主张是(    )
A . 为政以德,以仁治国 B . 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C .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 . 倡导兼爱,反对战争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 (1) 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 (2) 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 (3) 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 .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朝贡周天子7次,同时也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这种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 鲁国主动与齐国、晋国交好 C . 周王室地位下降 D . 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他是(   )
A . 老子 B . 庄子 C . 韩非子 D . 墨子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14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以及受封对象。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周时期的政治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位“新皇帝”推行的地方制度,并分析这种地方管理制度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图片_x0020_100012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13

材料四  今亡(逃亡)亦死,举大计(发动起义)亦死。等死(一样的死),死国(意为推翻秦朝,夺取政权)可乎?

材料五  秦王足已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六  以下是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 (1) 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也请写出代表这个国家的序号。
  2. (2) 材料二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 (3) 上图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的关系,秦朝开创的这一政治体制是什么?
  4. (4) 请你给下表命制一个合适的主题。

    秦朝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

    交通

    统一车轨和道路宽窄、开凿灵渠.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5. (5) 材料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6. (6) 据材料五和所学,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7. (7) 材料六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史记》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A . 禅让制的确立 B . 县制的确立 C . 华夏族的形成 D .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赙(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
A . 诸侯争霸 B . 百家争鸣 C . 群雄兼并 D . 王室衰微
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该遗址是(    )
A . 河姆渡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二里头遗址 D . 大汶口遗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动学术界的青铜利簋(如图)。该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铸的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1. (1) 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 (2) 说出材料二中的“武征商”的时间和战役名称。
  3. (3) 材料三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实施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4. (4) 写出材料四图中战国七雄中A、B、C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5. (5) 材料五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哪个著名的霸主称霸?请再列举一个这一时期著名的霸主。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