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已知三点,,,若向量(k为常数且0<k<2,O为坐标原点 ,表示△BOC的面积) (1)求的最值; (2)求取得最大值时, 答案:(1)  (2) =1:1:1 解析:(1)由得 两边平方,得…………………………2分 整理得 (2)由(1)得,取得最大值时, 此时,且的夹角为120.…………………12分 又, 的夹角为120.……………………………………14分 故=1:1:1.……………………16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下列各句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原因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美好 C.曾不知老之将至——竟然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朝向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3.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C.后世的读者,也必将对这篇序文生发无穷感慨吧。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4.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数学 试题推荐